北美館於90年2月3日至3月18日舉辦【內象--羅睿琳個展】,
展出羅睿琳從台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時期,
到接受教育部補助去法國進駐藝術村前後約三年餘的創作成果。
羅睿琳的畫相當富有視覺上的魅力,
不管是她那飽滿迷人的圓,或是深淺有致的背景,
即使是採用單一造型元素---圓,來鋪陳所有的作品,
卻發展成各種意想不到由線條與色塊組合成的圓。
造型看似單純,但餘韻無窮,畫面中留給人無限想像空間。
各種線條所建構出的圓,包括早期用極細線條密密編織出,
由中心點發散或收縮的圓,
線條有時明顯有時被炫眼的背景白光所覆蓋。
包括後期的同心圓,也是用類似細線密密包裹,
以及線條漩渦狀放射出去或收縮進來的圓。
她早期的《安住》系列,
從某個定點慢慢放射出去的線條,線條略呈圓弧狀,
彼此之間有密切的合作性,
因此那圓就轉變成為一種能量磁場,
產生會吸住什麼或是排斥什麼能量的效應。
羅睿琳並且在背景渲染出一塊隱隱發光的白色塊,
也是因為這背景的白色塊才襯托出前景圓的某部份,
因此那圓與周圍的黑白空間產生微妙互動的相對關係。
舉她那幅得了台北美術獎的作品《安住-14》來說,
巨大向上放射的圓,有著一股由內膨脹向外的能量,
這碩大感逼迫著下方的空間,形成相當緊張的壓迫感,
像是被繃緊、包裹起來的核心力量。
她早期的安住系列每幅作品都非常迷人,
有如深海水母發光漂浮在某個暗黑的水域
,透明而纖細,迷濛而隱約流轉出內在光華。
羅睿琳所採用的襯托或鋪陳手法,
都包裹在一種微暗漸層式渲染中,
表現的基調相當一致,
系列作品彼此間的關連性強,
因而產生一種纖細微妙而類似內在花華的視覺美感,
塑造出她作品中的迷人魅力。
同樣是圓,羅睿琳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美感,在在令人驚嘆,
令人不禁想問,
探尋內心世界的過程是否真可如這畫之美?
讓人無比嚮往。
藝術家所創造出的想像空間也無比寬廣,
可以激發出各種有趣的聯想。
這些圓似乎會軟化人心,
令人想隨著畫裡頭的能量去感受那鼓漲均勻的優雅形式,
如同《安住-9》可聯想到西洋貴婦人裡面所穿戴的蓬蓬裙,
而《安住-11》可聯想到橘子,甚至可以是被剝了外皮的橘子。
比較起來,她從台南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創作的作品,
比較欠缺了《安住》系列的迷人魅力,
雖然承續著相同的造型元素--圓。
在「彼-此」系列裡兩個圓並列,
嘗試一明一暗之類的對比關係,
此時圓變成了同心圓,恍若指紋般細線堆成的同心圓。
後期系列所使用的圓幾乎都是同心圓,或由中心漩渦狀旋出的圓,
甚至有七彩鮮明的彎曲狀線條橫切出現,
打破了她一貫的黑白清淡味道。
跟《安住》系列的圓比較下來,前者細緻典雅,後者較粗獷莽撞。
較能維持那細緻之美的系列,
像《此岸/彼岸》,開始探討線條圓和背景光源的關係,
重疊或分離,像是尋求過渡的可能性,逐漸偏離本心向外探尋。
或許藝術家想要達到另一個層次境界,
試著讓自己遷移的過程,
也或許是羅睿琳獨身旅居在外,
開始思索與故鄉台灣的關係。
圖為羅睿琳《安住8》,水墨紙本,1998,140x7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