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買了荒木經惟的攝影書《感傷之旅 冬之旅》
據說這本是日本私寫真的開山經典
然後有位可愛的男生從老爸的書房
偷拿了兩本珍貴的攝影書借我翻閱
我非常地感動,決定好好拜讀再行奉還~
其中一本是《荒木經惟寫真全集3:陽子》
我另跑了一趟清大圖書館借到了《東京日和》書
之前對荒木經惟的作品印象不太好
總感覺他的緊縛凌虐系列
讓身為女生的我,看了很不舒服
但每當看到他與妻子的濃烈情感,卻又感佩他的深情
人就是這樣吧,充滿各種複雜矛盾的面向
難以用單一的形象來概括對某人的認識?
總之,我手邊一下堆出了好幾本荒木與妻的攝影書
若不好好研讀、寫點什麼
感覺很對不起自己(和可愛的男生XD)
要怎麼來讀《感傷之旅 冬之旅》這本攝影集呢?
其實說穿了也很簡單直白
這本是攝影師的影像日記
荒木也不過就按照照片拍攝的日期次序來排放
特別之處是,這本書被分成兩階段
而兩段的照片數量比例懸殊
前段放的是蜜月照片,名之為「感傷之旅」
後段則是他的妻子陽子過世前半年的照片,名為「冬之旅」
這段婚姻前後差距有二十年的光陰
是一種有始有終的回凝之眼
前段收錄了21張「感傷之旅」影像
把蜜月旅行時對妻子女體的愛慾好奇探索
以及對於少女憂鬱神情的迷戀欣賞
毫不掩飾地一一拍攝下來
年輕的陽子總是多愁善感的
淡掃蛾眉,充滿靈性,如端坐的女神肖像
眼神飄搖斜目、若有所思
偶爾帶著一絲絜傲不馴、睥睨眾生的神情
身材瘦削纖細,宛如少女怯生生般小小的胸
床鋪上保留了兩人恩愛後的痕跡
挾帶許多官能的性欲,屬於第一人稱影像敘事的愛慾
是對妻子之美的禮讚
卻是以第三人稱帶有距離地欣賞著
荒木還加了兩張風景照
一是草地上的石棺,彷彿預告了未來的死亡陰影
一是鳳蝶吸蜜的一瞬間
書的後半段「冬之旅」紀錄的是妻子罹病過世的過程
收錄了91張影像
每張照片都壓上日期,明顯帶有影像日記的意圖
開頭放一些生病前夕陽子疼愛貓咪的影像
直到陽子病倒之前
照片內呈現的,總算像個正常家庭的婦人生活
陽子看起來過得幸福自在,體型也顯得豐腴福泰
她寵愛飼養著一隻貓Chiro
荒木用第二人稱的視角來看妻子
陽子眼神直視鏡頭親切地微笑
是一種親暱又生活化的表情捕捉
荒木應該是最勇於拍攝老婆各種姿態模樣的老公了吧!
不管是妻子的裸體、性愛、放空、作家事、洗澡、坐馬桶、吃飯...
但我發現,他竟然不敢拍陽子生重病躺在醫院病床上的影像!
這一點令我十分驚疑
是否荒木無法接受陽子痛苦憔悴、奄奄一息等死的模樣?
取而代之,他拍了自己握住陽子從病床被子中伸出來的手
他也拍了很多,貓Chiro等待主人歸來的模樣
荒木還拍不少從家中陽台眺望出去、鄰家屋頂層疊的空景
以及從家裡步行到醫院探病的路上風景
如路邊一座小女孩抱黑貓的漫畫人形立牌
逐日拍攝忽遠忽近的各視角
(喜歡音樂的好友,說這段充滿了迴旋反覆的記憶,覺得講的很貼切~)
然後在陽子90年1月27日過世的當天,荒木拍了花
看起來很突兀的白花
就像捕捉到花的生命盛放、開到荼靡最飽滿華燦的那一瞬間
接下來就是衰敗凋零,死亡伴隨而來
陽子的喪禮過程紀錄非常詳細
連她躺棺材的安詳遺容也收錄了
然後荒木拍了被截斷、被阻礙的風景主體物
象徵圓滿不斷輪轉的摩天輪被枯枝阻擋
向天空發射的電塔被電線橫斷之類的景色
馬路邊黑色略髒的殘雪
以及晚雪飄零的暗夜街景,是較為詩意的抒情
而這本攝影集,最開頭放的是兩人的婚紗照
最後一張則是陽子養的貓Chiro在白雪中玩耍跳躍的模樣
《荒木經惟寫真全集3:陽子》這本書是岡崎京子所編輯
裡頭收錄了荒木經惟所拍的陽子的全部照片(幾乎全都放了!)
從最早的沙龍藝術照,到最私密的愛愛照
以及日常相處的點點滴滴照
排版多半是密密麻麻的照片拼貼
其實一開始剛翻讀此書時
有點被陽子影像出現的高密度驚嚇到
心想要當荒木經惟的老婆
在日常中不斷被拍下各種影像紀錄
這樣的婚姻生活,感覺是很恐怖的
陽子在這段婚姻的早期如此地憂鬱,是否有點關係?
陽子的美麗與哀愁、她的冷酷與歡笑、她婚姻生活的日常點滴
她敷著面膜、張羅準備飯菜、宛如純真少女般的笑靨
在家不雅的醜姿、在陽台優雅地種花草、水中游泳的模樣...
由此建構對一個已逝美女之想像
如同文字傳記的作用
讀者可以對陽子這個人產生一種全面而完整的認知感
我也蠻喜歡這樣的排版表現
荒木經惟跟陽子的散文攝影書是《東京日和》
1993年於陽子的忌日出版
用這種方式來憑弔亡妻,非常積極與勇敢
裡面收錄了陽子生前三篇散文
以及荒木在陽子過世之後的手記三篇
讓人感覺到濃烈的哀傷與對亡妻的思念
我很喜歡封面出現的「東京日和」四個書法字
有著如植物葉脈往下細細扎根、帶著一點危危顫顫的不安定感
第三篇「向日葵的溫暖」是陽子生前寫的最後一篇散文
有提到對罹患癌症的內心恐懼與悲傷
以及對老公的感激與依賴之情,這篇看了會讓人感覺遺憾
也是因為陽子已經過世、不存在這世界上了
會產生人死後究竟還留下什麼的生命疑惑
所以更加深了那種逝去不復返的哀戚味道
後頭收錄荒木寫的三篇
都用不同的圖文形式呈現
而非單純的散文或影像集
第一篇是「到新盆為止」
荒木的手寫文字(中文版搭配翻譯文字)
搭配陽子生前的影像、兩人合影,或荒木的圖繪
印象最深的,是荒木在妻子過世後拼命拍天空、雲朵等空景
有時他待在陽台不知不覺就拍了兩小時之久
當一個人極度哀傷的時候
他所能取的構圖,或許就只能是單一無變化的視角取景
(這時候哪有心情去探勘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水平高度啊!)
只能日復一日凝望著單調而無法突破的景色,因為心被困住了
構圖,反映了心境
第二篇「在廢墟」是我最喜歡的篇章
只有第一頁有文字
其它都是影像搭配一句心情圖說
但這些影像拍的非常有味道
而影像有些重點部位被書的中間夾縫嵌住而看不清楚的感覺
讓我聯想到陳以軒《In-between》那本攝影書
第一頁文字如下:
「陽子過世後,我不是只有拍攝屋子內部與天空而已。
從屋子到陽台,從陽台到天空、風、光、
隔壁的柿子樹、纏繞在屋頂平台的風箏、被遺忘在陽台一隅的東西
陽台就是我的攝影場域。
把陽子喜好的玻璃杯注滿啤酒來拍攝光與影
枯萎的花、小鳥啄食過的蘋果、壁虎的乾屍等
將陽子與我的慢跑鞋並排拍攝,再跟Chiro一起拍
這些作品集結在命名為『空景、近景』的攝影集中。
普通的人在出版攝影集中,應該不會拍像這樣的畫面吧
但我仍然持續拍攝已然變成廢墟的陽台。」
第三篇是「一個人散步的東京日和」
是荒木一邊想念著過去與陽子兩人散步在東京小巷
一邊拍攝路上所看到的景色
是使用萊卡相機35mm Konica彩色底片拍攝的
但這一系列影像取景十分平淡,都是街頭隨拍
他拍了不少路口的交通標誌指示
看了沒甚麼特別感覺
只覺得他不斷地走著路
書後附的文章是小說家町田康所寫的
寫得非常感性主觀,我並不完全認同
覺得其中帶有太多先入為主的同理心,失之偏頗
現在只差還沒看改編成電影版的《東京日和》
是由大美女中山美穗飾演陽子,應該很值得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