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1979年的電影《潛行者/Stalker》,三位男主人翁的關係耐人尋味:一位喋喋不休的魯莽作家、跟一位沉默寡言又捨不得丟掉行李的科學家,雇用了對禁區很了解的潛行者男主角,讓他擔任嚮導帶領進入禁區探險。三人懷著各自的目的與心事結伴同行,時而互動對話,輪流獨白。潛行者跟作家兩個選角的長相十分神似,可能代表了塔導內在自我認同的兩種人格角色,看來他比較偏愛作家人格,而跟科學家人格是比較有點距離的XDDDD
這部片也令人聯想到《等待果陀》的角色們,我初看一遍,尚無法理解獨白與對話的內涵,且先註記一些這部電影的攝影畫面美學。十分感謝影片蒐藏家黃大哥,聽聞前一批DVD片子畫質不理想,又提供了另一批高清版本DVD,還貼心囑咐不要有壓力,可慢慢看完塔導的電影們。
電影中各關卡場景的打造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在禁區中,電影很著重在身體如何小心翼翼穿越的空間體驗上,比方說:三位男主人翁聚集的小酒館、男主角家的臥室與廚房、開吉普車闖盪的荒涼貧嵴街景、禁區管制入口、禁區軌道車廢墟倉庫、禁區的廢墟荒野草原、探險旅程途中的廢棄坦克車輛、傾圮大樓殘存的下水道與淺積水荒地、地下隧道般的圓管狀甬道(電影中稱為絞肉機)、大廳堂沙丘與大管子、有電話的小房間、房間外的穿堂、男主角一家人走在水邊等等。(可參照下方的各電影場景截圖)
電影畫面的彩色跟單色調的分野也頗令人玩味。一開始電影畫面處理成暗沉的土褐色調,在視觸覺上是堅硬、粗糙的紋理,暗示著黯淡無希望的生活景象。軌道車進入禁區以後,電影畫面就變成彩色的,被大自然柔軟的綠意包覆。男主角彷彿回到真正的家一般地享受躺在草原裡、土地上的身體感受。電影結尾男主角回家,一家人走在水邊,以及他孩子用念力控制水杯移動的畫面也是彩色的。
以下是網路抓圖,作為視覺場景的畫面回味之用:
三位男主角聚會的小酒館
男主角家的臥室與廚房
開吉普車闖盪的貧瘠街景
禁區軌道車廢墟倉庫
禁區的廢墟荒野草原
往禁區的探險旅程途中的戰爭遺址廢棄坦克車區
地下隧道般的圓管狀甬道(電影中稱此為「絞肉機」)
淺積水荒地
廢墟大廳的沙丘(這張的色調後來被處理過,電影裡沒有這麼美)
廢墟大廳的沙丘
大廳沙丘盡頭的大管子,深不可測
有電話的小房間
房間外的穿堂,也是最後一道關卡
最後一道關卡,三個人卡住了
男主角一家人走在水邊
另外,電影中常見三位主角頭部特寫鏡頭穿插,似乎是想把觀眾帶入各人物的內心意識所注,比方說:三人進出小酒館的次序、乘著軌道車進入禁區的路途中、探險途中的戒慎恐懼與狼狽模樣、在禁區內廢墟水道間小心翼翼穿梭的模樣、在積水地面休息睡臥的對話等。
男主角頭部特寫鏡頭很多
潛行者跟作家兩角色長相十分神似,代表塔導內在自我的兩種人格角色
而主人翁們跟水打交道的身體經驗也非常多,比方說:腳踩踏過積水、身體睡臥躺在積水荒地中、身體進入穿越瀑布而被水淋、全身浸入水中穿越而過、打架時被推跌入積水等等。雖然我很愛游泳,可我還是很難想像全身衣服浸濕、沒辦法保持乾爽的探險之旅QQ
還有一幕場景令我印象深刻,赤土荒地上一叢野草,荒嵴的泥土地面隨著空氣浮動,接近超現實的心象風景。
─────────────────────────────────────────
延伸閱讀-I:熊宗慧【往房間的旅程-塔可夫斯基《潛行者》中的時空體】
延伸閱讀-II:電影世界雜誌 【塔可夫斯基的科幻旅程】:這篇提到一些幕後花絮
延伸閱讀-III:這一篇【路野野餐——塔可夫斯基《潛行者》與人性】文章,將原著小說與電影交叉比對,是我看過寫的最犀利到位又令人信服的影評,非常值得一讀![後記,可惜連結已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