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創意的當代雕塑展-麗麗食品展覽心得


2025年06月20日 星期五


 

 

因江衍疇老師「前衛藝術解讀:文化傳輸與創作策略」課程要求,來到北美館看「麗麗食品」展,感到出乎意外的驚喜。「麗麗食品」展覽名稱援引了台式俗麗的食物品牌命名,展覽入口的展覽主視覺牆面不落俗套地掛上了幾個食品罐頭設計圖案,分別放上藝術家與策展團隊的名字,讓人領略某種非典型的策展設計思維,在在都讓觀眾鬆解對官方展覽模式的慣性期待。

 

 


「麗麗食品」展場入口

 

 

黃麗音這位藝術家厲害的地方在於,可以將日常物件消費文化巧妙地轉化為雕塑藝術作品,組構手法不落俗套,充滿創意。後來閱覽黃麗音的資歷,得知她留學旅居英國,持續關注著食品包裝廢棄材料,她的美學並非來自我們耳熟能詳的台式俗麗消費美學。而我對於英倫食品包裝設計美學好像沒有太多接觸、比較陌生,努力回想,好像只買過英式紅茶的茶罐或茶包,或曾喝過台灣玫瑰園的英式冰茶,但那可能也是台式設計出品。想來我們在台灣比較常見的食品包裝設計可能多半來自於麥當勞速食文化,或好市多Costco進口的美式全球主義商品。

 

 


用英國食品包裝紙拼貼而成的《包裝人生》畫作

 

 


麗麗食品的展場位在北美館B1

 

 


台式復古設計美學(取自HOLA官網)

 

 

台式復古美學風格,細究起來,似乎是被台灣本土電影《總鋪師》既俗麗又親切的美術風格,以及台式文創設計美學(如台南林百貨、誠品文創等),是一種結合日本殖民時代簡約又非數位設計的復古美學風格,文字風格強調手寫字體的粗糙感與不穩定筆劃線條,另外也常轉化台灣常民文化中的菜市場包裝設計風格。這種美學風格在台灣越來越普遍常見,因此這時看見麗麗食品展帶來新穎的設計美學風格,頓時感到驚喜。

 

黃麗音的作品有她戲謔幽默的一面,例如被插上一根長長的果梗(其實是木棒)的蘋果玻璃變成了放大版的櫻桃,令人聯想到某種生物基因工程雜交後的水果樣態,例如鳳梨釋迦。

 

 


蘋果玻璃轉化為放大版櫻桃

 

 

還有被壓扁扁倒在地上的超市推車,它的四輪與金屬結構扭曲擠壓到嚴重的變形,彷彿成為一個有生命的身體,這可憐的東西也幾乎要引起觀者的同情。

 


黃麗音《週日採購清單》,購物車、銅,2025

 

 


黃麗音《珍惜的東西》,玻璃、低碳鋼,2025

 

 

黃麗音的雕塑作品常將無關的日常品物件進行混接雜交設計,變成相異材料的逗接,產生從未見過的物體。觀者無法辨識它的任何功能,因此它喪失了實用性,成為某種無法被商業化或商品化的獨立物件。比方說,彎取的草綠色水管走線,彎繞如同法國號的管樂器造型,但節點可能通向一個奇特形狀的玻璃,整體來說,就是無以名狀。

 

 


黃麗音《醃黃瓜外星人》,玻璃、低碳鋼、罐頭、手染絲綢,2025

 

 

一個貌似醃小黃瓜的國外大型罐頭,上方被加裝一個鐵環,鋪上草綠色半透明薄紗袋,被兩條小黃瓜狀的透明中空玻璃壓住。最神奇的是,這罐頭下方還長出白色圓頭狀的三角桌腳,彷彿自成一種新型商品生物。透過異質混血的設計,藝術家的確賦予了它新的、前所未見的生命型態,也因此打破我們對習以為常的商品慣性造型概念的制約想像。有椅腳的不必是可以乘坐的椅子,蔬果罐頭裡面裝的可能是不能啃咬的玻璃。

 

 


黃麗音《藍月》,玻璃、低碳鋼,2024

 

 

透明中空的蘋果手吹玻璃,成為細條狀鐵椅的椅墊,但玻璃破了一個洞,玻璃被染上了淺藍色彩,彷彿藍色雲朵,成為玻璃蘋果的結晶出口。玻璃的輕透與鐵條的厚重、蘋果與圓凳椅,帶來強烈反差對比卻新奇有趣的違和感,會讓人不禁對這些新鮮物件觀察許久。

 

除了新奇感、創造力,台灣與英倫食品工業材料的跨文化對話,觀眾還可以欣賞到異質材料逗接的三維空間的立體雕塑性,以及用廢紙材磚塊組構的大型展示平台,這些都帶來廢棄回收材料的再生,某種物質生命的循環。

 

因為我主修攝影,對於黃麗音放的攝影特別感到好奇,她在展場穿插放了幾張用C-type print相紙沖洗,以及低碳鋼與木頭裝裱的攝影作品,還有印刷銅片的影像,屬於非典型的攝影展陳形式。

 

 


黃麗音《日常購物》,攝影

 

 

這次的展覽摺頁中提到:「對於時間的脆弱和不可逆的討論延續到一系列攝影作品當中。《粒粒》、《日常購物》、《疊疊人生》和《生產製造》,直接將相紙暴露於空氣中,呈現一種易受損的狀態。照片中的物件如等待採收的橄欖、在河藻中載浮載沉的購物推車、釣蝦場的陳舊塑膠椅,捕捉等待與消退的靜止時刻。」

 

 


黃麗音《粒粒》,攝影

 

 

這些攝影照片的畫質不算很好,帶有底片特有的復古偏色調,成像較為鬆散。拍攝的內容有廢棄的推車、堆疊老舊的塑膠椅、廢棄的船、貌似橄欖樹果實等物件,題材並沒有直接相關於食品主題,其實不看摺頁的話,是難以推敲出她放置這些影像的意涵,只能感受到溫暖宜人的影像氛圍。

 

 


黃麗音《疊疊人生》,攝影

 

 


黃麗音《日落玉米田》,玻璃、印刷銅片、低碳鋼、密度板、木頭,2025

 

 

這次展覽還邀請觀眾參與提供家中閒置的贈品,來打造出類似二手跳蚤市場桌面的裝置展台-《廢比塔》(Freebie),我來看展的時候已經接近展覽尾聲,檯面擺了大同寶寶與不少各種物品或容器的包裝紙盒,讓人聯想到台灣夜市廉價壅擠的二手跳蚤賣場或雜貨店鋪攤位的印象。我上網查,英文「Freebies」的意思是指「免費贈品」,通常是指不需要付費就可以得到的商品、服務或體驗。展覽摺頁上提到,讓這些屬於過度消費造成的剩餘物,有重返光榮的舞台。

 

 


《廢比塔》的回收紙磚檯面上擺滿了民眾提供因過度消費而閒置剩餘的免費贈品~

 

 

或許台灣就該是這樣繽紛混亂、朝氣蓬勃的所在,在亞熱帶的低緯度地區生氣勃勃、爭相生長,盡情展露出本土多樣化的生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