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北美館「黃心健展、徐邦傑展」


2008年09月10日 星期三


 

週日老公好心地幫忙帶婷,讓我一個人孤身上台北看展覽,

我搭國光客運到昌吉街下車,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圓山站,

途中經過大趨勢畫廊,才想到週日不開放,

來到北美館,裡頭大部分展場在籌備台北雙年展因此沒開放,

我主要是為了【黃心健:人間機關術】展來的,順道看看其他展覽。

 

 

 

 

意外發現徐邦傑個展很不錯,

展場陳列他較早的炭筆素描作品,

好像都是描繪他在國外住的破爛公寓,

那種時間好似凝結在住屋中不起眼的角落,

像洗手台、窗框,在靜默中凝視,

那股安靜的味道,既陌生又熟悉,迷濛又令人喟嘆,

不禁勾起了從前讀研究所把研究室當成家的那段孤獨記憶。

 

徐邦傑的炭筆素描強力地傳達出「孤獨」兩字。

 

徐近期的天公金紙寫實油畫也是很有味道,

逼真地描繪桌上的金紙,

還有局部放大看近距離的紙張邊緣,

紙張的凌亂不平整縫隙中棲息著幽暗,

層層疊疊地壓出紙張(傳統信仰/人類知識)的重量。

 

 

 

 

黃心健的作品比想像中的還精采,

透明膠片層疊交錯掩映,

每片皆細膩描繪出眼、耳、鼻、口的迷你機關(數位雕塑),

遠近迷濛的線條襯托出立體感,

由各式各樣無止盡的螺絲、齒輪、工程臂,

以及富有歡樂氣息的迷你吊繩纜車,構建成精巧的機械組件,

令人聯想到機器人,或是某種解謎益智型電玩遊戲。

 

 

 

 

牆上按照參觀動線貼上一張張的劇本文字,

以一種後設自我認知的口吻陳述,將觀眾的當下捲入劇本之中,

劇本中時而變換文體,

有時使用古代佛經的文言文,有時像是陌生的生物科學性描述:

眼是〈虛空色染觀無樓〉,耳是〈諦聽蝸語佈氣藏〉,

鼻是〈呼言納語品色町〉,口是〈蘊蜃幻垢吼空閣〉。

 

 

 

不時發出恐怖怪聲的眼、口裝置作品〈觀音〉,

連結一台古董打字機,

我試打幾個字後,才發現打字機已經故障了,

但如風洞般的巨大怪語聲仍會定時出現,

乍聽起來很像怪物在講話。

 

還有一件有趣的互動裝置作品〈皮相底層〉,

必須把頭放在窺洞上,然後張大嘴巴,或是轉動頭顱,

螢幕上出現細小機關組合成的人臉,

會隨之牽引出不同的反應表情與聲音。

 

 

 

 

離開展場時,

腦中彷彿還響起那句古諺:「機關算盡人間事,方知一切是枉然!」

 

後來我跑到3F,正在展出郭振昌個展,

他描繪不少人體與人臉,

臉上描繪著類似國劇臉譜的圖繪,像是戴面具,又似某種象徵,

但粗黑的線條讓我覺得有點不舒服,

繞了一下,因為比較不喜歡他的作品風格,

所以沒看完就先離開了。

 

後來我坐捷運到忠孝敦化站下車,

晃到新苑藝術,看看這次展出的〈社亂~陳文祺個展〉,

是同一系列拍攝的錄像與影像作品,裡頭用四位演員,

每個人分別代表七大原罪中的其中四項:貪婪、懶惰、憤怒、傲慢,

畫面有使用影像處理,人的肌膚都呈現被塑膠薄膜覆蓋的質感,

坐在椅子上,由穿衣到全裸身,站立、倒地蜷臥、走離,

有些人用塑膠去纏繞其中一人,層層纏繞包裹,直到看不見軀體。

 

我覺得文宣上那張桌子上坐著四個被纏繞完全的人形,

塑膠亂纏亂繞,看起來頗有魔幻寫實風。

 

 

 

 

可惜展出作品不夠廣,缺少對四原罪的個別深入詮釋,

而且我也感受不到文宣中所提到

作者企圖勾勒的「個人因道德規範喪失引起的疏離感」與「漫無目的的失落感」。

有點好奇作者之後還會繼續拍完七原罪麼?

 

逛完展覽,跑到忠孝地下街,挑中一雙鞋,

又跑到SOGO忠孝館,買了一件CK的內衣,

還買了一件上衣與黑短裙。

 

真是收穫豐富的一天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