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陳松志個展、黑暗城市&城市之眼展」


2008年07月28日 星期一


 

我這次主要是衝著陳松志[你在]個展來台北當代藝術館,

 

但到了展場,發現他的展出作品件數很少,十分訝異,還再次向值班人員確認展出作品件數。展出的作品有兩件比較明顯,其中一件作品是一間透明玻璃屋,四面玻璃全部用白色漆刷上螺旋狀不規則油漆筆觸,只露出一些些空隙讓人窺視玻璃屋內部。燈光集中在玻璃屋中,穿透玻璃上的油漆筆觸,只見外頭的牆面上投射出許多不規則的光點。屋內擺了一部收音機,大聲播放本地電台的閩南歌曲,還有一些剩下的油漆材料、木梯,玻璃屋的地面是由四塊古早的老棉被套縫製而成。

 

這件作品的附近還有一件小作品掛在牆上,是作者寫給自己的親筆信,信的內容其實還蠻動人的,

 

 

但是在大型裝置作品旁出現這麼多手寫文字,卻讓我不太想當場閱讀,寧願回家自己看DM上排得整整齊齊的印刷文字。

 

陳松志有一件作品比較有趣、震撼,可令人玩味再三,就是整個房間內部四面牆壁都鑲滿鏡子,但鏡子隔一些間距就有碎裂的不規則紋路,碎裂鏡子的紋路本身有某種美感,而每塊破鏡片也反射出不同層次的觀眾影像,碎裂邊緣晶瑩剔透,時而反射出高亮光。

 

真的很可惜陳松志的作品件數少,作品彼此間的風格關連性也低,讓觀者很難去印證他的創作脈絡與作品特色,因而讓【城市之眼、黑暗城市】展的作品給淹沒了。

 

【黑暗城市】展可能是因為由不熟悉視覺裝置手法的幾位建築師來創作的,而且又是針對此命題來作文,所以作品有明顯的斧鑿痕跡,以及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淺薄,作品普遍讓人失望。幸好還是有令人驚艷的視覺呈現,像蘇喻哲的《月光城影》利用簡單的材料塑造出燈紅酒綠的街頭人影效果。還有何以立的《陰鬱故事》用木框與白絹布框繞出朦朧的迷宮,視線穿透輕巧層疊的白紗,令人驚喜。

 

蕭淑文策劃的【城市之眼】展,則有非常讚的作品出現,就是日本黑川良一的《無味》影音作品,整個八分鐘的作品,富有敘事性的節奏感,由一開始的純白緩慢,到後來的漸入高潮,剪接與影像處理的手法都堪稱高竿,影像與音效也搭配良好,不像一般只會平板拍攝影片的藝術家不僅是現場三片投影螢幕佈置的效果,到低音喇叭音響的選用,都非常地講究與用心,因而效果完美,我不禁聯想到年初國美館【食飽未】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中韓國藝術家文競媛在錄像作品中熙攘行走的路人。

 

其他作品像仿艾菲爾鐵塔的法國《深海之塔》遠洋拖曳漁網作品,是很有趣且富創意的行為裝置藝術。姚仲涵的《流竄座標3》現場佈置有點可惜,因為不是在密閉有隔音的空間展出,所以聲光效果打了不少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