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從陳順築的〈迢迢路〉迴返一生逆旅創作


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


當初看到〈迢迢路〉攝影集的封面時,

十分好奇,為什麼陳順築要選這一張當封面、作為這本書最重要的代表圖像?

我很納悶:「在這本攝影集裡,這張照片明明就不是最好的佳作啊!」

 

 

封面照片的左上角

細碎團塊糾結成肌理的灌木叢,與粗糙的石牆混雜成一塊三角形區塊

左下角斜行到右上的兩條道路平行線,嘎然而止、也不打算在未來交會

觀者看不到路的盡頭,透視的消失點逸出宇外,地面充滿粗糙小石顆粒

畫面的右上佈有一灘灘連成一片、消逝/蒸發中的積水窪

整體構圖不算工整平衡,而略帶畸斜與斷裂之味

 

看完北美館這次的陳順築個展之後,我比較能理解了

也懂得自我提問:「這條路好走嗎?」

畫面中,澎湖的咾咕石矮牆,盤據左上一角如同被邊緣化之塊壘

也點出這場景是在藝術家陳順築的家鄉所拍攝的

另一側的水天窪處,可能是游走於異化次元空間的逃逸出口

藝術家這一生的路,在我們眼中看似順暢,

但它左右逢源的夾道拉扯,揭露了一路逆旅的迢迢漫漫

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只是一段路程的橫截面

 

 

這本攝影集,正呈現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日復一日恆常保有的心境寫照

(os:要換做我,會挑下面這張當攝影集封面 :p)

 

 

陳順築從二十年來斷斷續續拍的五百捲黑白底片中

挑揀出57件照片,集結成此攝影集,

裡面諸多影像,

呈現出冷調、疏離、抑鬱、受現代主義理性規範的心象風景

其中包含了無法伸展的、卡在其中的、不完滿的、局部層疊的街道景致

視角並不寬廣,被侷限得令人黯然神傷

看得出來,這人生道路的限制真不少

在注重構圖、框景的視覺要素同時,也被理性極簡的現代主義框架所束縛

彷彿總是無法看清事實的全貌

僅能碰觸到真實世界的一截斷面

 

 

我算是活在後現代文化思潮的洗禮之下

觀察現代主義歌詠高舉資源開發與科技至上大旗、運作幾十年之後產生的種種現狀

已然產生一些後設立場的反思與質疑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在這本攝影集中,常反覆出現一種構圖形式

陳順築很喜歡採用垂直式構圖

由下而上數道橫線各自分割盤據畫面

使得觀看的方式也因此上下分層

出現涇渭分明的楚河漢界

偶而更可清楚意識到由拍攝者身下向上推移到遠方

由近而遠存在著一層又一層具有重量感的拉距

層次積累間也橫亙著顯明縱深的界域/標幟

 

 

攝影者以簡化塊面、抽象化的冷凝手法

截取道路的橫斷面,不呈現往左往右的方向性

讓觀者去檢視辨別各層的塊面造型、肌理質感差異

並隨著框架來探查被理性嵌咬住的各現實界域的層積塊體

 

 

這些層積塊體某種程度暗示了人內心對物質的感受性

在條理式的框架下

其中內蘊的情感是不可言說、隱晦不明的

也可說因為過度的疏離與規範限制,

導致無法從心所欲、盡情陳訴主觀的感受

偶而意識可以逸逃成功,

卻投射在虛空中反照出現實倒影,而成為一種無以名狀的冷酷異境

 

〈迢迢路〉攝影集的英文名稱是"On the Road"

象徵一種流浪者的宿命,

如同森山大道、文溫德斯著迷於公路電影或小說

那種道路無止盡延伸、受本能驅趕著不停上路漂泊的意念

流浪.vs.原鄉的拉扯與對照

童年/家族記憶中的美好時光,成為主要的鄉愁來源

但這鄉愁又是置身在一種無法回頭、怎麼走都走不出來的荒原上,

大時代劇烈加速度下的進步與更替,造成廢墟地景的叢生

人們緬懷惆悵的情感莫可寄託,只能化為在荒原迢迢路上不停流浪的身影

 

 

 

北美館在陳順築逝世三個月後,幫他舉辦了大型紀念展

 

 

陳順築創作受到當時地景環境裝置藝術流行風潮的影響

創作形式變化多元,並勇於探索各類媒材組合的可能性

家族照片影像、鋁製相框、喪禮毛巾、照片轉印磁磚、家庭黑盒子....

以家族原鄉的影像符號反覆進行演繹再製

以及拼貼.vs.脫落、個體.vs.集體、裝飾.vs.構築、鏡射.vs.反覆、儀式.vs.日常…等等辨證

 

 

 

 

 

 

展覽也呈現他的筆記本中對創作的思索書寫...

 

 

陳順築家族歷代經營建築業(名字中的「築」字正是因此得名)

他的家族龐大,父母留存了數千張的老照片,他時常翻閱與回味

在他16歲懵懂少年時,父親倒在他面前猝逝

這件事或多或少對他產生對親人情感的特別在乎與衝擊

 

他在澎湖的老家是由父親設計打造的

是一種混搭風的現代化家屋

特別的是,家中地面有著數十種磁磚圖案

陳父把家裡各區的地磚貼上一區又一區

多元規整又極簡設計風格的方格裝飾圖案

大片磁磚圖案的流變,是現代主義帶來的方形鄉愁

 

 

對應到陳順築的創作,

可以發現,他擅於運用方整規矩的形式

將家族成員影像,單元化收編在一個又一個規整排列的鋁製相框中

並以數量式的奇觀群化肖像再現,作為一種私記憶的裝飾性收藏

比如〈集會、家庭遊行〉〈風中的記憶〉〈花懺〉等系列的形制

 

 

陳順築身為五年級生的澎湖人,在台灣討生活、遭遇到挫折苦難時,

難免對原鄉會產生一種存在於想像中的"超"美好記憶

這原鄉記憶幻化成為家族歷史的幽魂,

不斷糾纏現身在他的創作意念中,想擺脫也擺脫不了

他只能不斷地重塑、加工、變造這些如幽靈般的影像記憶

透過作品在心中不斷地憑弔拜謁,

潛意識期盼早日超渡這些幽靈、尋求內心的平靜

 

 

 

我從前看他的〈花懺〉系列影像裝置作品,

因當時年紀輕,未遭遇過身邊親人的逝去與週期的祭拜憑弔儀式

對從小生長的老家原鄉也未產生失去之感傷

只對藝術家再現冷冽帶有哀悼意味的墓地形制這手法感到好奇

尚無法理解那種難以寄託鄉愁之情的失根惆悵感

 

如今來看,陳順築其實反覆在吟唱著同一首哀歌

他採用了多元複合的裝置手法在彈奏著各曲變奏小調

透過隱喻的多重轉折與映射,來作為情緒抒發的出口

但都屬於同一個主旋律 – 關於記憶與鄉愁的哀矜自傷

陳順築不斷在重新建造家族的墓碑,幫一位又一位的家族成員立像

供後世子孫(主要是自己)來憑弔祭拜,捨不得遺忘過去

 

 

 

澎湖特有的咾咕石,是風乾後的珊瑚礁石灰岩石

每一塊都有凹凸不平的獨特造型

受風化而出現由黑至白的色澤,正是被風、空氣與水紋身的石牆印記

陳順築1998年〈風中的記憶-田地〉攝影裝置作品中

就圈出了一窪似水又似乾土的方形荒地

 

 

 

陳順築的自拍,很有趣

〈男丁〉作品似乎是把許多張家族男性與自己臉部的影像重疊在一起

父親、祖父、叔叔、伯伯...

面部重疊之後隱約可辨識出陳家的臉部基因特徵:濃眉、大眼、方形臉...

更能看出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家族血液流竄

 

 

展場中以幻燈機投影的〈影像.潛像〉攝影作品,

是陳順築求學時期回家鄉澎湖時所拍,是充滿眷戀情懷的紀實獵影

幻燈機的昏黃色澤增添了不少復古幽思

 

 

 

 

 

陳順築在2013年罹患癌症之後

致力於〈轉生術〉〈回春術〉兩組創作 

在〈轉生術〉獻花獻果系列作中

他將咾咕石的影像

轉印堆疊成大型墓塚、如龐然巨獸、或如大腦皺摺

以灰黑色調的深淺變化製造出具有巨大存在感與重量感

一團不可忽視、難以搬移的胸中塊壘

漂浮/嵌入在無邊無際也無重力的空白次元向度中

成為一種帶有祖靈神力的象徵符號

彷彿造神運動般,獻上各式花果,供奉成為澎湖的土地公神

或許心中期盼原鄉的神祇可以保庇他度過這個生命難關

 

 

 

 

陳順築的工作室是在新店溪上游一處好山好水的村子--屈尺 

他把自我形象轉印描繪到〈回春術〉兩件新店系列作品中

在描繪了大自然植物與周遭景物的撫慰下

但見他悠遊於畫中、勤作運動,帶有怡然自得的平靜安詳神色

面對生命即將走上盡頭,他似乎已擺脫/放下了鄉愁之糾纏

進入了更回歸己身的生命觀照境界

 

 

而在他的〈轉生術:雞蛋花〉複合媒材作品中

描繪了一欉伸展的大植物盆栽、自來水龍頭與水管、串聯成圈的電源插頭、

剝剩下的香蕉蘋果等水果皮等日常生活物件

因植物盆栽尚未描繪完成,似乎轉生儀式才進行到一半

自己就已燈盡油枯倒在地上,令人唏噓......

 

 

這次因為看展時間不足,

我還沒機會逛到〈殘念的風景〉與〈記憶的距離〉這兩系列的作品展區

但我猜測,這兩組作品是他逐漸卸下家族陰影重擔的療癒轉折之作

據陳順築創作自述中提及,

2009年他在創作心境上曾經歷一段「轉場」時候,

他懷念當初可以直接把心眼融入攝影中的單純美好之感受

有趣的是,他在2010年綴集〈迢迢路〉這本攝影集時

發現2008年以後已挑不出此類風格的照片

並公開宣告,他駐足街頭的直觀攝影已然淡出迢迢路了

 

 

對照他的創作心境轉折,以及之後的創作風格

我竊以為,他這輩子飽受離鄉情懷所苦,繞了一個大圈子,

最後終可回歸藝術創作的初衷

達臻生命心境上的開闊與從容,算是功德圓滿

 

雖然陳順築的攝影創作並非我所喜歡的風格

但過去我曾寫過一篇他在伊通公園《花懺》個展的觀展心得

http://kayjean.pixnet.net/blog/post/2953048

去年10月我講課時播放他的迢迢路作品,並引用一段他的話(如文末)

沒料到過幾天就傳出他的死訊

震驚之餘,想說冥冥中或許老天想傳達什麼諭義/啟示給我

所以便買了他的攝影集,去看他在北美館的紀念展

並希望藉由撰寫此文,釐清一些思緒....

 

 

「攝影是從細碎的生活切片中,去寄託瞬間同意的情緒,

 這樣快的認同方式,

 往往只是收集來不及思索的速度和運氣,

 而準確的情感對位,卻是後來沖出底片才逐漸發現的事。」

 

                    ───陳順築

 

 

PS:大愛電視台的紀錄片有拍他探訪澎湖老家的珍貴畫面(18mins到30mins一段)

 

 

又,林奇伯這篇「人子走不完的歸鄉路—當代藝術家陳順築」文章寫得很好!

 

又又及,補充一篇觀展文章,其中的照片都拍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