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
是看了電影《交響人生/ Le concert》的緣故
最後一幕音樂會激昂感人,充分展露了這樂章的迷人之處
柴可夫斯基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難度極高
被列為古今四大小提琴協奏名曲之一
第一樂章兼具溫柔純真和激情浪漫的元素
時而如泣如訴,時而激昂婉轉
樂音轉折十分戲劇化
其中蘊藏了不少幽微豐富、多層次的情感變化
可讓聽者盡情徜徉浸潤在心靈層次的壯闊和優美之中
據說聆聽這個樂章可讓人感受到
積極投入生活、取得成就和戰勝困難的幸福感(到底是誰說的O.o?!)
話說這首曲子的誕生與發展,有著相當戲劇化的命運
柴可夫斯基創作此曲時
正處於人生愛情的低潮期,患有憂鬱症
當柴可夫斯基寫好此曲
他獻給當時最偉大的小提琴家奧爾
但奧爾認為技巧太艱澀而拒絕演奏
這首曲子因此被打入冷宮三年
差點就此被歷史洪流淹沒、消失得無影無蹤
幸而柴可夫斯基的好友布羅斯基也是小提琴家
他獨排眾議、安排首演
首演雖然毀譽參半,布羅斯基也堅持持續巡迴演奏這首曲子
最終才獲得學院派的好評
開始重視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的價值
連當初反對的奧爾,也都轉變態度大力支持
當時飽受爭議的正是本曲的第一樂章
惡毒的樂評家提到:
「野蠻佔了上風,一致支配了樂器,直到第一樂章結束。
小提琴不再是演奏出来的,
它被硬生生地拉扯、被撕裂粉碎、被擊打的傷痕累累……」
重視社會評論反應的柴可夫斯基,經歷這次磨難之後
終其一生也没再去碰(創作)小提琴協奏曲了
-----------------------------------------------------------------
最近因為台灣新銳小提琴手曾宇謙榮獲國際大獎的緣故
我看了比賽音樂會的現場演奏影片
這才專心聽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聽了幾個版本,一直反覆聽著
可能是因為專注於小提琴高昂激越的音色
與樂團拉拔對抗的各種細微關係
以及琴音對應到情感波動起伏的各種音弦變化
整個人情緒也變得較為安穩持平許多
每次一聽就是20分鐘
有時身心疲憊時,聽到會不自覺打起瞌睡來
但還是感覺到是處在撫慰而舒服的狀態中...
沒這麼厲害的錄音版本
聽了總覺得自己比較置身事外
用第三人稱、事不關己的無謂態度來聆聽
音樂只彈奏到表面那一層無法吸引我
難以感同身受被打動
====
之前常聽的是《交響人生》電影最後一幕高潮音樂會
配合電影來看,會愛上這首樂章
在這段電影音樂中,可能為了劇情需要
讓小提琴音的表現強過樂團音許多
整首曲子都是小提琴引領著樂團走下去
影片一開始
雜牌成軍的樂團團員雜亂失序的開場演奏,引得觀眾噓笑
但女主角的小提琴樂音一出現
樂團團員們彷彿被女主角的純潔美麗所感動
不自覺都陷入了忘我的情緒中
開始沉浸在音樂的美好純淨
而擺脫了各種雜念與恐懼,專注配合小提琴演奏
小提琴音也將樂團引領帶入那純粹感知的抽象世界
電影裡刻意強調小提琴那幽微細膩的情緒變化
把低迴纏綿、反覆悱惻的殘念牽掛之情演奏得很好
只是說,演奏樂音都偏重口味,收放之間還不夠輕盈自如
但配合揭露悲劇往事謎底的故事軸線來剪接穿插
仍非常引人入勝,令人感動不已
-----------------------------------------------------------------
曾宇謙比賽音樂會的現場影片拍得很專業
剪接配合著音樂適時切換遠近的視角
所以可以看得很過癮
也深深覺得,協奏曲之中
獨奏的小提琴家
須以一人之力,與一整個管弦樂團實力抗衡
共同合作撐起一首大曲
真是非常辛苦啊~
這也是協奏曲式吸引人的地方
充分展現出一個人與團體/社會之間的拉扯互動
時而小提琴獨奏,時而樂團群奏,時而兩方交手合奏
探討著孤獨與入眾兩種心靈狀態在互動交流時抽象複雜的關係
比賽影片前40mins第一段曲子是西貝流士的小提琴協奏曲
我主要是聽第二段曲子--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由00:41開始到01:00結束,共20分鐘
(以下所寫純屬個人聆聽感受,若不認同也無妨)
影片中這比賽搭配的樂團感覺很強悍
曾宇謙的編織技巧很厲害,
演奏起來的氣勢雖然強不過樂團
但每一拉弦都有著豐富細膩又幽微有趣的轉圜變化
就像汪洋中的一條小船,顫顫頹頹地航行
時而令人捏一把冷汗
雖然單薄纖細、但也顯得天真質樸
到了後段,樂團才能適度融合、襯托出曾宇謙的琴音
曾宇謙一開始可能是太緊張了
剛開頭表現普普、演奏有點放不開,呼吸聲重濁
幸好從00:44開始,曾的獨奏比較穩住了
柔和的琴音漸漸有了看頭
樂團音樂開始可以襯托追隨小提琴音,逐漸迸出精彩火花
00:47:38樂團的合奏澎湃壯闊起來
後半段演奏就都很精采感人了
提琴手與樂團兩方之間的搭配越來越順
樂音起伏達到相類似的水平高度、彼此呼應唱和
00:45-00:52 獨奏有手部特寫,指法漂亮
00:51:28 曾宇謙用手指輕輕慢撥了一根弦,這一處挺動人心弦
00:54與00:56 都有著令人心醉的溫柔與暖意
00:58-01:00 進入激越高潮尾聲
話說曾宇謙拉小提琴時
表情真的很有戲、看得出揪心肝的全心投入模樣XD
曾宇謙的指法非常漂亮
若硬要從雞蛋裡挑骨頭
他有一些多拉的幾根弦音,會覺得接得不太順
像00:49:15,以及00:49:41與00:49:43
還少了一些溫柔圓融
可能是因為他年紀還太年輕、缺少人生磨練吧~
-----------------------------------------------------------------
我喜歡的版本是由海菲茲演奏
有著進退合宜、帥氣又溫柔的小提琴音
除了琴音沒話可說,跟樂團也搭配得很好,氣勢恢宏萬千
聽著那獨奏的小提琴音
內斂中有柔情,在精準中快速順暢地推衍
能充分展開心的尺度,感受到小提琴音大開大闔、不受拘束
指法清晰有力而漂亮,游刃有餘而不濫情
輕鬆駕馭音樂拉拔推進到超高尖音的思惟狀態
有時又嗚咽溫柔得無以復加,彷彿可融化堅硬的傷口痂殼
有時覺得,小提琴手就像一位編織者
擅於信手拈來、串接交錯集結無數高低軸度的絲線
織就人世間心靈意識層面的風光百態
溫潤的管弦樂團音,像是海面不斷交織起伏成型的表面波
動態地織就成各種如山巒起伏的紋理
彷彿凝視著溫和緩慢律動的大海表面起伏
在各式天氣條件下(和風輕擺、波瀾壯闊等等)的變化
-----------------------------------------------------------------
還發現這個版本
Joshua Bell把小提琴演奏得相當狂野激情
我也蠻喜歡的
他還把獨奏部分改編成自己的快慢節拍,挺神奇der
只是我有時會被高低劇烈起伏的樂音嚇到XD
他整個肢體配合琴音高低很有戲
有些音落為求整體氣氛而較含糊帶過
看得出來他全付心力投入,整個協奏曲簡直就像他的個人秀XD
比起來,樂團氣勢挺柔弱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