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澎湖遊記-2:西嶼和黃昏遊船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從遠處看向燈火通明的姑婆嶼港口,別有一番風情。

 

 

Day 2

澎湖馬公 → 北海遊客中心 → 西嶼 → 黃昏之旅遊船 → 姑婆嶼 → 海上花火

 

 

第二天原訂的紫色薰衣草出海浮潛行程,因為風大而取消了QQ(這趟澎湖之旅,我都沒下水,也是因為生理期來的緣故)早上吃完豐盛的飯店自助式早餐,便騎機車北上,打算去北海遊客中心搭船,去吉貝嶼玩個半天。

 


豐谷大飯店的早餐,還算豐盛,最開心的是有稀飯配花生米、肉鬆、醬瓜、豆棗等,可惜沒有豆腐乳。

 

 

這一天豔陽高照且炎熱,我們騎機車經過安宅時,看見雲層很壯觀,便繞去漁港拍照。到了北海遊客中心,驚訝地發現這裡居然是用一棟一棟的貨櫃屋組成,每一棟屬於不同遊船公司的售票處,看起來貨櫃屋應該是暫時性的用途。我一一看過全部貨櫃屋的門口行程海報與船票價位,對其中一個黃昏之旅觀光船出海看花火行程很心動。我和偉偉在公共貨櫃的候船區一邊吹冷氣一邊討論行程如何調整。最後決定取消去吉貝嶼,改成購買當晚的行程,每人NT$1,000元,此行程是當日傍晚必須到馬公市南海遊客中心附近搭船。

 


澎湖的雲富有變化,常常帶著連續一大串。

 


途中經過安宅漁港,繞進去看一看拍照。

 


北海遊客中心由一排好幾個貨櫃屋組成,很神奇的結構。

 


偉偉詢問有關黃昏之旅觀光遊船的行程。

 


我們躲到最後一間候船室貨櫃屋吹冷氣討論是否更改行程。

 


黃昏之旅出海看花火行程的海報

 


我的物理性防曬裝扮,全身包得密不透風,沿路掛著相機,看到不錯的風景就立馬抓拍。

 

 

買完遊船行程,因為已經到達澎湖本島的北端,我們繼續騎機車往西南方去西嶼玩。沒想到騎一騎居然下起大雨,但轉瞬間雨停了。頓時充分感受到澎湖天氣的多變化。澎湖的降雨量是全台灣最低的,平均年降雨量僅約1000mm,因為熔岩台地地勢平坦,缺乏高山,不能產生地形雨。

 

經過嗨鼠裝置藝術時,覺得這件公共藝術雕塑十分醒目,顏色亮麗,圖案有趣,設置在一個大海灣邊,正好雲層也壯觀,於是停下車拍了不少照。這裡的海岸欄杆下方會有一些小黑色螃蟹跑來跑去。

 


嗨鼠裝置藝術是藝術家洪易的作品,他的風格特色就是用青花瓷彩繪圖案的雕塑公仔。

 


左側遠方的厚雲層下方有雲瀑產生,表示那一處正在下雨。

 

 

接著來到通樑古榕大樹,原本沒打算待很久,但我被旁邊的林家古厝吸引,拿了相機進入老巷弄到處拍照。這邊的牆壁很美,是經過歲月洗禮的珊瑚礁石壁,每一顆珊瑚礁的紋理都很迷人,我看了很久,拍了不少斑駁的牆壁與門窗。循著小巷、轉個彎又發掘驚喜,一直拍下去。

 


通樑古榕旁邊的林家古厝

 


受到林家古厝的殘破廢墟吸引

 


林家古厝周遭的通樑聚落

 


通樑聚落的老牆十分美麗

 


通樑聚落老宅

 


近距離看老牆的頂部,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美麗珊瑚礁石。

 


通樑聚落的老宅

 


通樑聚落老宅其中一扇美麗的側門。

 

 

後來拍累了躲到大榕樹下,想找冷飲來喝,發現有好多遊客在此逗留,大部分都坐著躲太陽或吃小吃。也有導覽團在介紹古榕樹的樹根,以及廟宇特色,旁聽了一些。這棵榕樹很神奇,樹冠向左右發展,氣根一大根一大根往下長,看起來就像樹幹一樣,然後規模很大,到處都是像樹幹的氣根。而榕樹頭反而看不出來是源頭。

 

澎湖知識服務平台提到,一開始是兩棵小榕樹因為商船沉沒漂流至此被栽植,後來經保安宮移植到廟前。氣根一直有被人類支撐保護接枝,所以才能屹立至今不倒。清末《澎湖廳志》記載:「通樑社神廟前有古榕一株,其始柢一本在東偏,已而榕根下垂至地,遂成兩株相連;高三丈,廣四丈許,枝葉茂密。鄉人取木數十條支之,以次遞接,長幾八丈餘,直至海濱,亦罕見也。」1906年《台灣日日新報》報導:「澎島中最為罕見,其幹之大,周圍五尺許,從枝生根垂下而入地中者有二十一。其枝葉之翁鬱,高廿五尺,蔽諸地面者,有二百坪,誠澎湖列島中最大之樹。」

 


日治時期老照片-澎湖島通梁大榕樹,黑白原圖取自澎湖知識服務平台的【相簿─通梁古榕黑白影像】,經AI上色。

 


日治時期老照片-澎湖島通梁大榕樹,黑白原圖取自澎湖知識服務平台的【相簿─通梁古榕黑白影像】,經AI上色。

 


通樑古榕內部現況

 

 

我們在廟旁小店買了一瓶檸檬蘆薈冰,以及一小杯已剝皮的仙人掌果實,有點像火龍果的紅色,嚐起來味道並不重,有點酸。在榕樹下坐下來吃完,裡面好多硬的小籽,可吞下也可吐掉。

 


通樑古榕旁邊的小店販售仙人掌果實。

 


我們躲到古榕樹下遮蔭吃已剝皮的火龍果實。

 

 

回家後,找出1995年大學時代畢業旅行的照片回味,才發現我跟大學姊妹淘們三十年前曾經有在通樑榕樹頭合影過,但其實我早忘記有到這裡玩了。每次看到已經到永恆天堂的子翔照片,心中都會一陣惆悵惘然。昔人音容宛在,青春美麗的容顏永存心中。(不過這張照片中子翔戴著墨鏡耍酷、一副欠扁的嘴臉,看了不覺莞爾XD)

 


1995年大學時代畢業旅行在通樑榕樹頭的照片

 


通樑榕樹頭的招牌居然跟三十年前一樣!

 

 

我們後來繼續往西嶼騎,在跨海大橋前自拍。跨海大橋旁有一些廢棄的橋墩,與立方體,也是很特別的景致。西嶼北邊很荒涼,大都是草原,大馬路是兩排南洋杉,稍微可以擋風與遮蔭。

 


跨海大橋附近路邊的曬魷魚乾。

 


跨海大橋前自拍

 


西嶼北邊很荒涼。

 


西嶼的大馬路有兩排南洋杉,稍微可以擋點風與遮蔭,但只有一點點。海景乍現的轉彎,讓我想起瀨戶內海前往豐島美術館的馬路無敵海景。

 

 

我們去清心飲食店用餐,門面設計很簡潔好看,可惜內部裝潢跟外觀有落差,令人失望。我們兩人被安排到一個狹窄的空間、冷氣吹不到的角落,坐下來感覺很悶熱、很擁擠,跟原本戶外遼闊的所見所感落差很大,我感到很不適。後來請店家幫忙拿電風扇來吹,才舒適涼爽了些。我們點的並不多:生蚵湯、一條炸大蝦、絲瓜、南瓜炒米粉。生蚵湯很特別,酸酸滑滑,蠻好吃的。南瓜炒米粉也不錯,但比馬路益的差了一些。

 


清心飲食店簡單雅致的建築外觀讓人眼睛一亮,可惜內部裝潢不一致,比較老派。

 


清心飲食店裡面坐滿了人。

 


兩人桌座位只剩角落很狹窄的位置,冷氣吹不到,很悶。

 


我們點了生蚵湯、炸大蝦、絲瓜、南瓜炒米粉。生蚵湯非常特別,推這一道菜。炸大蝦也不錯。

 

 

吃完之後去大菓葉看偉偉心心念念的玄武岩柱,的確很大一片,一橫排十分壯觀,但可惜一來因為遊客多,二來下午逆光、柱體看起來較黑、不適合拍照,三是因為天氣炎熱,我甚至懶得下機車,在機車上拍個幾張到此一遊照就離去了。據說大菓葉的這些柱狀玄武岩曾經沉睡千萬年,在日治時期大菓葉闢建碼頭、開挖山石時,才意外現身,也可能因為這樣尚未受到太多風化,所以柱立面保存得相當完整,沒看到什麼破碎的玄武岩。

 


大菓葉玄武岩柱有很多遊客,下午逆光,最好早上去逛。

 


大菓葉玄武岩柱保存得很完整。

 

 

我們來到偉偉隔天要海泳的下水處場勘,很幸運地遇到一大群泳客,有一位資深泳客熱心最後我在聚落出口處買了仙人掌優酪乳冰沙$70元分享他參加過四次澎湖海泳的經驗與注意事項。偉偉很高興地趁機問了不少問題,我也在旁聽了一些,並試著辨識他們所提到對岸馬公市的定位點-港務大樓與觀音亭的彩虹橋,而稍微了解一點比賽狀況。這一天風很大,海浪比較洶湧,眼看著這樣大的風浪是很難游到對岸,因為隔天早上就要比賽,泳客們都感到憂慮,不知隔天是否風浪會變小。

 


到海泳下水處看看,幸運地遇到一大群泳客正在場勘與交換經驗。

 


泳客們都很專注在看著隔天的目標。

 


大菓葉海岸右側可以看到遠處有一大片白沙灘,這一區叫做海鼠崎頭,遠處那一片純淨令人好奇。

 


大菓葉海灘看向對岸的風景。我花了很多時間,用手機鏡頭放到最大,才找到觀音亭的兩根紅柱。這裡是泳渡澎湖灣泳客的目標。港務大樓則是在海上游泳時的定位點。

 

 

後來去二崁買花洛米推薦的小吃-土豆仁粿,結果驚訝地發現,二崁聚落座落在草原間,此處遊客超級多,這聚落也比想像中的大許多。於是多花了點時間逛一逛,發現一個漂亮的老宅-陳家古厝

 


前往二崁聚落會經過草原

 


路邊美麗的宅第建築

 


二崁聚落充滿了遊客。

 


二崁聚落的巷弄

 


二崁聚落有一間漂亮的古宅-陳家古厝,第一進門廳立面用石材搭建而成,上面有設色古色古香、圖案簡單的彩繪磁磚。

 

 

陳家古厝門樓看起來很堅固,是用玄武岩堆砌而成。後來上網查,牆身及門柱、石雕、竹節窗框等所使用之石材,據說是雇船載運匠師到姑婆嶼,採集堅硬玄武岩而建。表面裝飾精美細緻之交趾陶、泥塑則自唐山運來。

 

陳家古厝是三間三進宅院的閩洋折衷式的建築,第一進是巴洛克式半圓形門樓,山牆上的時鐘意味要後代子孫守時,老鷹圖騰象徵寄望子孫如飛鷹展翅,另有書畫彩繪、交趾陶、彩繪磁磚、泥塑等建築裝飾,具有澎湖的傳統工藝之美。可惜裡面沒有開放入內參觀。

 


正好碰到導覽團在外埕介紹陳家古厝。前院的水井旁,有石製的洗衣盆,洗砵、槌洗石、甩洗石等洗滌設備。

 


陳家古厝的外埕是一個生產活動的空間,寬廣的地坪可作曝曬作物,或漁獲的埸所。

 

 

我在聚落出口處買了仙人掌優酪乳冰沙$70元,味道酸酸甜甜,若非它冰冰涼涼的,我可能會喝不下。土豆仁粿是第二天吃,不曉得是因為什麼原因,粿皮很硬,我很失望,因為我不怎麼愛吃甜花生餡。

 


仙人掌優酪乳冰沙

 

 

最後我們還有一點時間,跑去西岸看大池火山頸玄武岩。這裡很荒涼,在墳場附近,四下無人,路越走越狹窄,簡直快被雜草淹沒,也沒路標,不太好找。我們往下走一條小路,最後有一段人造階梯通到下方的海蝕平台。此時正好漲潮,可落腳處較少,我們就近看到左側有一片漂亮的玄武岩柱,有一塊扭曲的很特別,原來就是火山頸玄武岩柱,據說它位於熔岩流噴發的位置下方,因而形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節理。這時候正值漲潮,沒辦法走潮間帶,我們匆匆拍了照,就趕回馬公,回旅館休息一下,準備傍晚去搭船。

 


大池玄武岩柱的入口小路很容易錯過。

 


最下端石梯被海水沖壞了,但還是可以走。左側扭曲的玄武岩柱就是火山頸,很難想像當年是怎麼噴發形成的。

 


看到扭曲變形的奇特玄武岩柱,壯觀的地形讓我好像變成小人兒。

 

 

我對柱狀玄武岩節理頗感興趣,回家查到詩人渡也寫的詩兩首,因為自己家裡客廳有擺了一顆從台灣東海岸撿拾回來的黑色浮石,是屬於二氧化矽含量較低的玄武岩質地,居然正好呼應了詩中所描述的情景,內心感到頗有緣,特摘錄於下:

 

 

澎湖素描之一

 

岩石中的竹子

一節節往上爬

 

岩石中的蜈蚣

邁向天空

 

昂首站著

就是一種毅力

一種奇絕的風景

就是玄武岩的

一生

 

兄弟們排成一列

把風攔下

把潮攔下

把旅客的眼睛攔下

 

---------------------------------------------------------------------------------------------

 

澎湖素描之二

 

從奎壁山海底跟我回來

一顆玄黑的石頭

它悶不吭聲,身分不明

在客廳燈下閃閃發亮

那是一種招呼嗎?

像飛機降落前的閃爍

 

那也許屬於它族群的

語言或溝通方式

但我全家都不懂

唸國小的兒子丟出一個建議:

「我們應向它點點頭」

喔,它懂嗎?

這可要回去問澎湖

問數億年的大海

 

曾經在大海深處隱居

一顆不問世事的石頭

它埋頭沉思,一坐

就是數千年

翻個身,一躺

又隔數萬年

 

如今來我家作客

一住

將是萬年

 

萬年後

我也成為一顆

一顆玄黑的石頭

而客廳成為大海

 

-本文出自「烈焰之子:玄武岩」-

 

 

我們傍晚來到光正號碼頭右側搭船,需提前蠻多時間抵達,登記報到的小姐是中午在北海遊客中心賣票的同一人,她原本還想說我們怎麼還沒到,會否找不到碼頭了,人真是親切。這次總共有兩條船一起出發,總人數可能有70人左右。我們是搭第二號船,導遊比較幽默、頗會講話,但很愛自誇。被他講的船上座位狀況所影響,我們一開始先到船上二樓坐,想說這樣應該方便看花火。不過這兒並非正式的座位區,而是坐在船長室外側的地板;只能坐著、不能站起來,空間前後會被阻擋住視野,只能往左右望向外頭,不能隨意移動,其實視野的限制挺大的。後來我們中途餵食海鳥時就離開跑到一樓,這是個正確的決定,其實一開始就該在一樓坐,不需跑到2F。

 

遊船航行的路線,是從馬公港出發,經過大倉嶼,開到跨海大橋前方暫停一會兒,讓我們拍照。這一段路途,是偉偉第二天海泳的路線,我很興奮地看著馬公觀音亭那個方向,辨識著大郵輪、港務大樓、彩虹橋等定位點,也欣賞著左側一座巨大的媽祖神像,之前在環島的路上是看不見這座神像的。跨海大橋停靠處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可能是我們在船的2F,這位置很不方便拍照。有一位女乘客坐在2F地板一直很害怕,她想趁機爬下去1F,但船比較搖晃,她嚇得半死,可能腿發軟,一直大聲嚷嚷著她的恐懼。我聽了反而覺得自己還挺鎮定的。

 

遊船穿越跨海大橋,開往北方。我看到海面上凸起的幾塊黑石頭,一邊對照著GM,猜測這應該是順風礁,後來又經過土地公嶼,不過,遠方的姑婆嶼以及鐵砧嶼才是我們要前往的目標小島。

 

船先開到鐵砧嶼,這裡便是餵食海鳥的地方,小島的懸崖上有許多白白的痕跡,都是海鳥的糞便。船隻靠近鐵砧嶼的海蝕洞懸崖,可能因為這個島很難讓船隻靠岸,無人可上岸,所以這裡很多海鳥棲息。海鳥看到我們,就很興奮飛近,原來牠們已習慣被遊船活動餵食,所以會主動來搶食。

 


鐵砧嶼的海蝕洞懸崖周遭有許多海鳥盤桓。

 


另一條船比我們更近的停靠鐵砧嶼外,讓我很羨慕。

 

 

我看到一堆海鳥盤桓頭頂天空,十分興奮,用自拍棒裝手機舉高拍,同時也用相機猛拍。一樓導遊引導大家拿飼料餵食,惹得我心癢癢的,掙扎半天,終於爬階梯下去一樓,並連忙跑到船頭去搶飼料。

 


一堆海鳥盤桓頭頂天空

 

 

飼料是尚未解凍完全的小魚,我單手抓了一大把,另一隻手想拍照與錄影,我用單手把一大團冰凍小魚想辦法迅速解體以便餵食,再分成少量向船外拋扔而出(這其實是個高難度動作,考驗我的手指小肌肉)。海鳥會低飛到海面接住小魚,可惜這一瞬眨眼即逝,鳥飛得很快,我難以拍到鳥咬到小魚的理想瞬間。另一條船比我們更近的停靠鐵砧嶼外圍,讓我很是羨慕。

 


飼料是尚未解凍完全的小魚,我單手抓了一大把。

 


海鳥搶吃小魚時,低空飛掠過海面。

 

 

餵食完畢,我們啟程到姑婆嶼,這裡是個無人小島。姑婆嶼是個ㄇ字形山谷地形的小島,小而美,就像澎湖諸島一樣,上方都是平坦的草原,荒涼少樹,一望無際,也就是光禿禿的意思。這裡有個港口,我們全體遊客上岸,由兩位導遊帶領走去附近的小山高原平台,去拍照看風景。

 


姑婆嶼是個ㄇ字形山谷地形的小島,小而美,上方是平坦草原,荒涼少樹。照片中所拍的是姑婆嶼的北山。

 


全體遊客上岸

 


另一條船的導遊背起有如唐僧西遊取經的立架,成為移動式喇叭,放起音樂。

 


我們經過一段沙灘

 


爬上高台

 


導遊教大家如何在某個打卡點拍出側臉的岩石,與個人的長腿網美照。

 


這個視角是導遊認為全島最好看的拍照點,鼓勵大家在此取景。

 

 

我爬到高原上,一望無際的草地,地勢起伏,山海交界,看來很是心曠神怡。我到懸崖邊往下探望,固定高度的落差,下方海岸是火成岩黑色石頭組成的砂石岸。

 


向北邊俯瞰,有一大片黑色玄武岩的海蝕平台。

 


迎風搖曳的狗尾草,拍起來很療癒。

 


姑婆嶼在頂部高台草原向南望的視野,平坦的方山地形。

 


姑婆嶼在頂部高台草原向南望的視野。

 


從姑婆嶼望向鐵砧嶼

 


看到一石碑,宣示白沙鄉赤崁村每年10月到3月擁有姑婆嶼的紫菜專用漁業權。

 

 

回台灣之後翻閱許玉河寫的《澎湖筆記-歷史、風俗與傳奇》一書,書內提到,姑婆嶼呈南北走向,類似U型的海灣,狀似大碗公,在地人稱為Kiang內。姑婆嶼可分成三區-北山、中山、南山。北山有小屋與水井,作為紫菜生長期看守人員築屋搭寮的駐點處。中山被稱為正垵,南山南岸有玄武岩採石場。北山四周有豎立許多塊紫菜漁業權碑。Kiang內向西延伸的海蝕平台,是紫菜的主要產地。

 


兩條新揚快艇的後方便是姑婆嶼的北山

 

 

姑婆嶼和屈爪嶼兩個島,從十八世紀以來,紫菜採集權就是赤崁與吉貝南北兩島的兵家相爭之地,赤崁鄉是常勝軍,自古有立碑示禁的舉動。二十世紀初便有專書明文記載,大赤崁鄉張氏家族擁有北海諸島紫菜採集權。

 

這跟張百萬撿黑金致富的故事有一些關聯,張百萬是明末清初的全澎首富,他住在白沙鄉瓦硐村,相傳他常到赤崁北方的無名島,撿些烏黑的石頭拿去疊圍牆,被告知是烏金,因此一夕致富,人們改稱他為張百萬,這個小島被命名為金嶼。這故事是真是假不清楚,但金嶼很鄰近姑婆嶼、鐵站嶼是事實,它們同屬於北方諸島。

 

民國48年姑婆嶼北山海礁,冬春之際的紫菜採集價值約七十多萬元,吉貝有漁船偷上姑婆嶼被赤崁村民拘捕,又引起兩島長達一年的紫菜採集權之爭,還上報紙新聞,最終以省政府與行政院經濟部核准赤崁擁有五年的漁業權才告一段落。如今我們參加的新揚快艇這遊程,聽導遊說他大老闆會來姑婆嶼清除海廢垃圾,看來新揚背後的大老闆可能是目前擁有紫菜採集權的赤崁家族。

 


後面是姑婆嶼的北山,右邊是海蝕平台,是冬天紫菜採集地。

 

 

回到港口時,船上的工作人員已經幫大家煮好菜了,三樣菜擺在每一個辦桌式的紅色大圓桌上,菜色是小魚乾、燙蝦子、小卷炒黃瓜,菜色很粗。主食是放了幾隻小蝦的海鮮粥,簡單的吃。這裡的炒小魚乾,都是體型較胖的小魚,跟台灣吃到的細瘦長條小魚不一樣。

 


眾人陸陸續續回到港口,準備用晚餐。

 


紅色圓桌上已擺了三盤菜。

 

 

吃完之後,我去排隊等著上船上的廁所,排了許久,因為人太多,隊伍被強迫中斷,我變成最後一位上廁所的人,嚮導還等我上完之後上岸去排隊計算人數,真是有壓力。

 


排隊上船上廁所,一條船有一間廁所。

 

 

大家後來魚貫上船之後,船就高速開往觀音亭,準備迎接海上花火。路程很長,我們全部昏睡,其實風浪蠻大的,有人感覺快暈船。最後抵達彩虹橋前方,也差不多晚上九點鐘,正是放花火的時間。我先搶佔靠近彩虹橋方向的船邊位置,準備拍照與手機錄影。嚮導提醒著無人機的位置,但我沒有概念,後來節目開始,才知道原來無人機全體會排成一維平面,面向的正前方是視覺效果最好的。但小船是由船長操控的,停在海上,隨著風浪波動,其實還蠻搖晃的。我這趟五天四夜旅程,全程買了日華針灸絆貼在雙耳後面,這次上船前,因為風浪很大,兩人特地吃了暈船藥,所以沒受到什麼影響。

 


搭船欣賞海上花火節的無人機表演。

 

 

這一夜的花火節,是由雄獅旅遊贊助的活動,據說是為了挪威郵輪上的貴賓乘客而放的花火。挪威郵輪白天原本停靠在碼頭,這時它開到海上,停在我們小船後方,整條船燈火通明,也等著看花火。原本政府辦的花火活動只有放10分鐘,這一場前10分鐘很少放煙火,幾乎都是無人機排出各種圖案,因為圖案是海賊王的,我比較缺乏共鳴,所以感到有些無聊。嚮導還大聲抱怨,雄獅旅遊這麼有錢,該不會就只放這麼一點點煙火吧!

 

幸好後來稍停了一陣子,就開始緊鑼密鼓地放了許多花火,看得目不暇給,我也忙著按快門跟保持手錄影姿勢,沒什麼空暇親眼欣賞煙火。這我後來有反省,覺得自己過度重視攝影了,應該要像《白日夢冒險王》電影裡攝影師說的,有些時候,要放下相機,安靜地欣賞。回到家檢查相機拍的花火,幾乎全部因船身晃動而失敗,感到十分沮喪。幸好iPhone錄影的效果不錯,還可以截圖放上來。

 


從iPhone拍的影片中擷取靜態畫面,有無人機圖案與煙火。

 

 

花火放完之後,嚮導很興奮地報告船長用飛快速度搶著回到碼頭,因為當晚大約120艘看花火的船隻都要回港,會塞船XD 結果最後居然是搶到第二名回港,很厲害。最後騎機車回飯店休息,結束滿滿行程的一天,而偉偉也忙著整理隔天一大早海泳的東西,泡了澡之後,便提早就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