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不義遺址:新店安康接待室參訪


2024年11月09日 星期六



新店安康接待室的外牆 (本文照片皆為筆者所拍攝)

 

 

廢墟是承載過往時光的空間容器。它破舊、頹敗、荒涼、有價之物被搜刮一空,有時陰暗無光,有時寸步難行,有時雜草叢生,有時廢棄物與垃圾亂七八糟一堆。但它隱藏著故事,躲藏著幽靈,埋藏著被拋下的一段生活。後人可以從室內裝潢殘片、廢棄傢俱擺設、殘存的遺留物件、甚至是建築的格局中,嘗試推敲還原出故事來。有一些故事或許查閱得到,但可能翻出一些可疑的或不相符的說詞。

 

廢墟它的魅力在於極為曖昧不明的想像空間,甚至帶有文明毀滅的末日意象。藝術跟故事由此而生,即使它們可能完全不符合真相,但什麼又是真實呢?

 

 


新店安康接待室有許多間單人偵訊室

 


單人偵訊室內部裝潢已殘破不堪

 

 

安康接待室成立於1973年,這裡完全是針對國民黨政府白色恐怖時期需求而新蓋的空間,被黨政府作為逮捕政治犯、秘密取得自白書以進行罪行判決的中介場所。許多犯人是被矇眼帶入大門內、審訊結束後矇眼帶離開,至始至終完全不曉得這場所位於何處。種種神秘的行徑與狀況,讓此地增添不少陰森恐怖的色彩。

 

 


安康接待室偵訊室工作區門口

 

 

 

安康接待室位於新店安坑,玫瑰中國城附近。早期因為它的地理位置荒涼偏遠、不便抵達,加上這地方過往功用上的不公義、與諸多神秘不宣之處,至今它的管理單位—法務部調查局仍是選擇性公開檔案的保守態度。法務部調查局這單位,在白色恐怖時代是可怕的情治單位,二條一條款的執法單位,擁有至高權力,監控百姓、羅織罪名、逮捕為政治犯,讓人聞之喪膽。

 

 

 

 


這一間大型偵訊室,後來被國家人權紀念館擺入桌椅重現現場

 

 

安康接待室可能是因為它的管理權責單位不只一處,所以造成一度被踢皮球、沒人想揹黑鍋的情形。官方選擇了蒙蔽此地記憶的決定,想假裝以前沒發生過不義的事,但是此地的受害者當中有不少政治犯,尤其是美麗島事件的囚犯,他們當時的精神狀態,被疲勞偵訊壓迫到太過疲累與混亂,被各種方式刑求逼迫、非自願寫出可能有悖真相的自白書。甚至寫了一遍又一遍、無數各種版本的自白書,這都讓事實真相更加地混亂不明。

 

 


安康接待室的大型審訊室,牆上有單向透視玻璃,可窺探到室內景象


牆上的單向透視玻璃所窺探到的室內景象

 

 

一清專案的黑道大哥也曾在此被刑求,或許因爲犯罪者的劣勢立場,可能沒什麼大哥願意回顧與追討這樣一段不堪回首的歷程。

 

 


偵訊室工作區通往押房的樓梯,樓梯往下,所以會讓囚犯誤以為即將進入地下室

 

 

這樣一個威權政權打造出來特定用途的空間,在1987年解嚴後,解編改作倉庫,逐漸被棄置荒廢,無人關注管理。資料檔案文件散逸、未受妥善保存管理。最令人膽戰心驚的是,這裏還存放了許多人體屍塊器官標本,當地人甚至流傳著山溝傳說,謠傳山溝裡曾堆滿了槍決後的屍體擺著爛掉。

 

 


這裡是以前擺放人體器官屍罐的庫房

 

 

直到2009年蘋果日報記者闖入並報導當時狀況,引起社會大眾嘩然

因為發現裡頭存放了50餘罐的人體器官與屍塊、針筒聽診器等儀器

甚至還有嬰屍,據稱這些是法醫研究所的標本

 

 

 

這裏也放置了許多被審訊人的檔案文件,建檔時間從1960年到1985年,是長達約40年「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與黑道大哥的個資檔案。在報導之後,調查局將文件全部帶走,幸而當時記者進行拍照存證,不然這些資料可能被調查局偷偷損毀而不得見天日。

 

2022年促轉會將安康接待室審定為不義遺址,產權移交給文化部,目前由國家人權博物館管理。安康接待室曾經廢棄過一段時日,至今還尚未被改造,存有當年廢墟的部分殘留物。如今現況是有人權紀念園區的工作人員定時來打掃清理乾淨,電力與燈光都有,也有保全在管制進出園區大門。

 

 


新店安康接待室偵訊室工作區的外觀

 

 

我原本對安康接待室很好奇的,是那些人體器官標本會否與被囚禁的犯人有關?但看了2009年蘋果日報記者的報導,其實這些人體屍塊是刑事案件受害者被解剖的器官,沒有歸還給家屬。

 

大眾對於這樣陰森恐怖的物件——被肢解的人體殘骸、被挖出的器官,尤其連結到安康接待室這麽秘密審訊場所,一向流傳曾有各種酷刑加諸於囚犯,難免抱持著害怕恐懼的心理,更增添許多可怖的想像。

 

我跟隨林瓊華老師的「殖民地臺灣人物誌暨田野走讀」課程,參訪新店安康接待室,由計畫主持人張維修老師帶導覽。他是建築史與空間政策學者,從安康接待室的空間設計來解構分析,解析當年政治犯之所以以為被關押在地下室,是因為往下走的巧妙廊道設計所造成的心理錯覺,這樣會讓囚犯以為逃獄的難度很高,而不敢輕舉妄動。

 

 


押房到偵訊室之間的甬道

 


偵訊室到押房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白色甬道

 

 


導覽最後坐下來,張維修老師與同學們討論閒談

 

 

這裡的囚房設計很專業,是集結美蘇冷戰期間各國審訊空間設計發展的優點、集眾之長。這裡最獨特之處,是押房的房門,是有一塊半圓形凸出的透明壓克力罩,佐以拉簾,方便讓外面的人拉開來用凸透鏡作用觀察室內而無死角,但關在裡頭的人只能看到一顆可怕的人頭在窺探自己。

 

 


押房門上的凸透鏡,由內往外看的視野比較窄

 

 

整個接待室牢房區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開著燈,讓囚犯無法好好睡覺休息,以便讓他們在精神耗弱狀況下,意志較容易屈服。這裏的提訊審問,不按牌理出牌,隨時都可能帶離牢房提去審訊室。一旦開始審訊、可能就超過一兩天不間斷,讓囚犯處於不間斷高壓、精神耗弱的崩潰邊緣,囚犯得一遍又一遍、不斷重複寫下自白書,直到讓審訊者滿意為止。這對受害者囚犯而言,都是不堪回首也不想多談的可怕記憶。

 

安康接待室幸好尚未整修改建成博物館園區,目前還保留不少原始的樣貌。期望日後也別拉皮得太整潔漂亮,只需稍事整理即可,希望能留有設計原貌。這裏與景美人權博物館的差異,就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偵訊室空間。若要規劃成博物館園區,應當可以針對偵訊主題與建築空間格局設計、以及曾發生過的人物故事來進行教育展示,讓觀眾獲得警惕,當人權被罔顧時,情治偵訊工作可以做到什麼樣的極致。

 

 


新店安康接待室偵訊室殘破廢棄,天花板電線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