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致仙居民宿二樓房間陽台的無敵海景
Day 4
望安:花宅聚落 → 綠蠵龜保育中心 → 澎湖馬公 → 西嶼大池玄武岩柱群→ 小門嶼
這天的早餐是在致仙居民宿入口廳吃,設施很家常也陳舊,雖然是夏天也沒開冷氣,但風大還算涼爽,自助式的每道菜都有蓋上保護罩,可能是怕有蟲蟻,菜色還不錯吃。
致仙居民宿入口廳的自助式早餐,每道菜都有蓋上保護罩
早餐味道還不錯
稀飯、肉鬆、花生、紅茶等自助式飲料放置方式
退房最捨不得的就是這片美麗的海邊庭園。
吃完之後我們收拾好行李,騎機車出門,我們往西騎,經過望安鄉鎮上,有一家7-11(望安島就只有這兩家便利商店),我進去買了冰飲帶著喝。
從望安鎮到花宅聚落的路上海岸風景
到了花宅聚落,忽然下起大雨,我們躲在一個蕭府公祖廟裏,沒多久雨就停了。澎湖大多這樣,會有突發的雷陣雨,但是大概下個十分鐘,那一片烏雲飄走,雨就停了。在花宅聚落,正好有菜車開過來賣,居民跑來買小魚跟菜。這裡老屋保存得比較完整、數量也多,其中最吸睛的是曾家古宅,門口立著警告牌,禁止遊客往門裡面拍照,因為有住人。我們邊走邊拍照,走到聚落邊緣的陳家魚灶,看起來很破爛,剩兩根煙囪,被居民佔據放了雜物,旁邊還曬一排衣服。
望安花宅聚落的觀光導覽地圖
花宅聚落最漂亮的一條古厝街
最漂亮的曾家古厝不希望有遊客打擾。
陳家魚灶廢墟被堆滿雜物
花宅聚落往港口的通道
花宅聚落路邊的一扇小門,紅花跟門叩的圖案形成有趣的人臉聯想。
這裡也看到交趾陶剪黏藝術。
我們逛了一陣子,走到海邊沿著港口走,這裡海堤上的椅子上有一兩人獨自坐著看海,看起來文青打扮模樣,偉偉覺得第二個女生打扮氣質很像女兒顧婷。港的最邊緣處有施工,原來是另一個顏家魚灶及灰窯遺址正在整修,雖然圍起警戒線,不過看起來已然完工,只剩路上雜草尚未清除,此區後頭有一大片天人菊,別有風味。
花宅港有兩位年輕旅人相隔很遠、坐著望海。
顏家魚灶與灰窯遺址
這個魚灶的規模挺大的。
下一站是綠蠵龜保育中心,買了門票,門口的工作人員十分熱心,說裡面可以看到兩隻快野放的小綠蠵龜,說了一些小龜的事,我聽了很興奮、希望能見到他們。這裡的展示圖版資料很豐富,有展出小白子綠蠵龜的標本。不過,需穿越整個展場、看完展覽,走到最後的紀念品部,才能看到真正的小綠蠵龜。
綠蠵龜保育中心的館內展示
我在看小龜的時候,志工阿姨很熱心跑來介紹這兩隻小龜的習性與差異,兩隻是同一窩生的兄弟姊妹,其中一隻很活潑,皮膚黑;另一隻比較慵懶、愛睡覺,身體膚色比較白皙,感覺像小女生。兩隻輪流每隔幾分鐘就會睡醒,伸個懶腰慢慢地游到水面上呼吸,再優雅地游到底部繼續睡,牠倆各有自己喜歡待的老窩位置,彼此不太交流。事實上牠倆的母親是被研究人員植晶片追蹤的對象,所以母親上岸產卵過程有拍成紀錄片。
年底準備放生的兩隻小綠蠵龜。前面這隻膚色比較白皙,個性比較慵懶。
水族箱右側牆上有貼這兩隻小龜的相關資料。
最後在紀念品部逛了一陣子,買了一件遇到陽光會變色的白色T恤(回台灣後發現尺寸太大),以及買了一張貓頭鷹的動物圖鑑方巾,送給女兒。
紀念品部有賣動物素描方巾,顏色雅緻,可惜綠蠵龜的設計不夠好看,否則會想入手一份。
走出綠蠵龜保育中心,前面的海灘居然有牛隻走到海裡泡水,我看了嘖嘖稱奇。
離開民宿騎機車到港口的路上,我們繞去右側草原看有沒有羊。羊是沒看到,倒是發現了萬興石滬,這算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海上石滬,尺寸不小,離港口距離也不遠。
澎湖的萬興石滬,修砌得很完整漂亮,右後方是將軍嶼。
到望安港等待上船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又到機車行吃了一碗仙人掌冰。
準備搭船從望安回到澎湖本島。
回望安的船很小,不過比較乾淨。
回到澎湖馬公,大約是中午過後,豐谷飯店幫忙安排租車行來接船,順道領取租的汽車,上網看準了退潮時間,繼續第二趟的西嶼之行,二次衝去看大池玄武岩柱群。我們想採購一些方便帶著吃的食物,原本想去仁德推薦的北辰市場百福號,可惜北辰市場關門,所以改為買市場旁永安路口的水果攤與滷味店,滷味蠻好吃;可惜水果放室外擺太久沒冰,傍晚容易有異味。
回澎湖本島之後租了一台汽車
之前聽花洛米的澎湖美食講座分享到這回家炸粿,聽了就很想嚐鮮看看,講座結束的Q&A題目是「你最想吃花洛米推薦的哪一款美食?」我在FB留言講美回家炸粿,主辦的欣講堂挑出兩位留言者,我居然幸運中獎,很開心,獲得一個可愛的Q熊悠遊卡。所以即使排隊很長,我這趟還是希望可以買到回家炸粿來嚐嚐看。
途經講美回家炸粿時,停車排隊來採購當午餐,排了一陣子,一不小心就買太多了XD 我看GM評論,挑了雙拼炸粿兩塊、紫米年糕四塊、牡蠣酥,再追加四季豆,因為想要趁熱吃,結果到玄武岩柱之前就和偉偉全部吃完,搞得自己後來胃脹不太舒服,可見還是要戒之在貪吃啊!我們最喜歡的是紫米年糕,甜甜軟軟QQ的,很像過年吃的紅豆年糕。雙拼炸粿很有特色,龜殼造型的高麗菜粿上面排了兩隻小蝦,造型很可愛。
講美回家炸粿一不小心就買太多,兩人很快全部吃完,可惜忘了拍照。
到了大池,我們這趟改換路線,從漁港沿著海岸走來找玄武岩柱群,這次退潮看到潮間帶,剛開始海灘都是大顆碎石區,不太好走,但很快就變成平坦的海蝕平台,一路很順暢。我們走比較靠海的海灘,可以拉開距離從遠處來看上次看到的火山頸玄武岩柱群,不過我們這次的目標更遠,還要繼續往北走。最後終於看到一長排的玄武岩柱群,最左側有如百褶裙般的流線形玄武岩柱,以及如漏斗狀的破碎岩塊區,一上一下,一左一右,這就是火山頸了;整體規模宏大、十分壯觀,不虛此行。
海蝕平台地形很好走,碎石區很不易行。
退潮可以拉遠看上次的火山頸玄武岩柱群。
規模宏大的一整排玄武岩柱群,這張是最右側。
退潮的潮間帶海蝕平台蠻好走的,難行的是黑色玄武岩碎石區。
這張是走到最靠海、用手機廣角來拍玄武岩柱全貌,真的很壯觀,不虛此行。
規模宏大的一整排玄武岩柱群,這張是最左側的火山頸區,可以看到漏斗狀的玄武岩都風化了。
大池火山頸玄武岩柱群全貌,真的很美,不虛此行。
科普小教室:
澎湖諸島是由玄武岩流組成的熔岩台地,上方平坦,四周是陡峭懸崖,懸崖邊常可見到柱狀節理,被稱為「方山地形」(mesa)。柱狀節理是岩漿冷凝時,收縮形成六角形柱狀的火成岩。岩漿質地硬,比較抗風化侵蝕,所以會殘存至今。大池火山頸玄武岩柱群的成因,是因為火山頸底部基座常以一個圓形小火口為中心,呈現水平輻射狀的柱狀節理。
這張畫的其實是猛爆型火山,我找不到寧靜型火山(方山地形)的圖解,先用它來替代。
我也低頭觀察潮間帶的生物,看到觸角又長又軟、一直飄動的噁心黑色海星。上網估狗,它其實不是海星,而是蜈蚣櫛蛇尾,還有一堆別名-(蜈蚣)陽隧足、海蜈蚣、蛇星,屬於棘皮動物門,有著圓形的中央體盤和五條長腕。也有看到蝦蛄跟小海膽,十分有趣。
左側有一隻蝦蛄,右邊都被噁心的陽隧足給占領了!
海膽似乎被陽隧足保護著,這樣至少人們不敢去抓捕海膽。
看完玄武岩柱群,其實也累了,但時間還有一些,偉偉找了一個景點-小門嶼,我們開車去晃晃。到小門嶼時,正巧看到小門沙灘有一群獨木舟下水出航,場面十分美麗愜意。
小門沙灘
發現小門嶼這裡到處都有一整排玄武岩柱群,內心不禁嘀咕,害我之前走得這麼辛苦找它。
爬上小門嶼燈塔之後,俯瞰四周懸崖峭壁,視野遼闊,可惜景致不太美,可能要到北岸的鯨魚洞會更好。可惜後來我生理期來得洶湧,沒辦法繼續走下去,只好打道回府,回馬公的豐谷飯店休息。
小門嶼燈塔
小門嶼燈塔的廢棄碉堡。
小門嶼燈塔往東邊望去,看不到鯨魚洞,不過有比較多人。
走下平台區的視野。
晚餐走到馬公的熱鬧街區,原本想吃馬路益,可惜因為時間比較晚,已經打烊了,就路邊隨便找了一家店-瑞師父海菜煎餅,點了小管麵線與海菜煎餅來吃,口味普普。吃完走去仁德推薦的佳朋名產店採購伴手禮,我們兩人買了一大堆,大多是黑糖麻糬,也有仙人掌麻糬、西衛麵線等,年紀大的老闆夫婦很親切,幫忙努力打包成一個紙箱,方便提走過海關。
瑞師父海菜煎餅,點了小管麵線與海菜煎餅來吃。
兩人採購了不少伴手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