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椒麻堂會》電影筆記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椒麻堂會》(A New Old Play)是一部很像舞台戲的中國電影,講述橫跨七十年、四川「新又新傳習社」故事的時代歷史劇。片長三小時,劇社歷經了民初軍閥、抗日、國共內戰、大躍進、飢荒、文革等時期,我看到一半時,就因為跟不上劇情,看不下去先暫停,總共花了三次才看完,很多看不懂的地方還回放細看。發現自己對中國大歷史對民間的影響十分陌生,而中共掌權之後的時期對我而言有點像恐怖故事,我一向不太敢看下去,不過這部電影用荒誕滑稽的場景與對話敘事來鋪陳劇情,我最後居然把它看完了。

 

 

 


電影中唯一全套粉墨登場唱戲的景,但似乎並非主角邱福新。

 

 

整部片運用長焦段將空間壓縮、左右橫向水平軸線運鏡的手法,讓我聯想到魏斯.安德森的電影《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以及《村上春樹之東尼瀧谷》。尤其是一開始小男孩邱福偷偷潛入「新又新」傳習社坐在飯桌想蹭飯的片段,運鏡從左到右、從女生們的餐桌帶到男生們的餐桌,將戲班子中的所有人都清楚看了一回,最後才看到小男孩,也就是男主角,一名川劇小丑演員邱福新,也就是導演邱炯炯的爺爺,原來這是一部向爺爺與川劇致敬的電影。後來看了影評才知道,導演邱炯炯很擅長人物肖像,怪不得每個角色大多塑造得很有型。

 

 


新又新傳習社的師叔教年輕團員們唱戲

 

 

看電影的時候,對於中國人的頭型、特徵、氣質、姿態、表情等等,都覺得像極了周星馳電影裡面市井小民的調調。男生們長得不帥,身材也不怎麼特別,都是長相非常普通平凡的人。尤其後來大家開始一直抓癢,總讓人覺得很怪異,很像猴子,想說這樣正常嗎?後來答案揭曉,原來是小男孩帶來了跳蚤蝨子,傳染給大家。小男孩演得很吸睛,也還算自然,有點聰慧、痞痞的,讓人期待這男主角長大之後的表現。

 

 


少年丘福

 

 

電影畫面中多半是近景,大景的部分是拍攝微縮小模型來建構取代,看起來藝術性很高。原來邱炯炯是以手工的方式,在四川樂山四百平米的工作室裡,與他的畫家朋友們畫出所有的佈景整個電影就在這四百平米內拍攝完成,整部片都散發著舞台的氛圍,據說也比較省錢。丁珍珍的影評文章講的很好:「這部電影借用傳統舞台的空間調度,呈現了如何在舞台上順水行舟,如何不用佈景道具,抽象而又詩意的交代故事。」

 

 


整部戲倒敘的源頭,是丘福在前往陰間的酒館中打麻將,對牛頭馬面與駝兒講述他一生的回憶

 

 

片頭的拍攝手法很吸引人,例如一開場就是陰間,一台破爛人力車,牛頭馬面兩位陰間使者來抓將死之人,準備帶到陰曹地府,原來是倒敘。這場景風格令人聯想到藝術家吳天章的作品,他也是使用荒謬怪誕的丑劇舞台形式來進行編導式攝影。

 

 


吳天章,《同舟共濟》,2002,雷射相紙輸出,240×410.9公分

 


吳天章,《永協同心》,2001,雷射相紙輸出,240x343.2cm

 

 

我後來發現判斷電影中哪些場景是陰間,可藉由觀察環境是否暗黑、背景是否有放白煙霧來看。拍攝水中模糊人影(大帥)的鏡頭令人驚艷,很有創意。表現手法很像舞台劇,呼應了電影標題中「堂會」的戲曲意象。辭典中對「堂會」的解釋,是家中有喜慶事,請優伶或雜技藝人到家裡表演,以娛樂賓客的聚會。初看電影的前半部,我看到一個川劇劇社的故事,他們演出的場地不確定是哪裡,觀眾看起來龍蛇雜處,都是市井小民。有一幕蠻有趣的,將觀眾席的演員用360度視角橫向運鏡拍了一圈,最後演員跟士兵打了起來一團亂,小朋友們坐下來吃瓜看好戲,被媽媽阿姨們拎走,可惜我看不懂那一整段在演什麼、這兩幫人為什麼會打起來。

 

 


台下的觀眾席

 

 

這部片有很多沒解釋清楚之處,會需要重看或查一些歷史事件來兩相對照比較好。裡面有提到蘆溝橋事變、蔣介石、毛澤東等人。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新又新」劇社大家擠在一條船上渡海乘船逃難,船隻下方的海浪是用拉灰白布幔方式來呈現乘風破浪,很像舞台劇的手法。

 

 


新又新劇社擠在一條船渡海乘船逃難

 

 

男主角在前往陰間的一座橋上,遇到駝兒很高興來迎接他,駝兒是個啞巴,打手語字幕寫說:「聽說你死了,我興奮得一晚上沒睡著。」這句話與一般朋友講得正好相反,十分幽默,因為駝兒是早先死了、魂魄在陰間太無聊很希望遇到故人,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話語。

 


在往陰間半路開酒館的駝兒,對丘福說:「聽說你死了,我興奮得一晚上沒睡著。」

 

 

(以下有雷,慎入)

 

小男孩丘福偷混進去「新又新」傳習社,一開始不被駝兒/傳習社接納,後來被劉旅長發現,他主動爭取想唱戲,劉旅長或許是欣賞他的勇氣,或許是知道他死去的父親也是唱戲的,後來還是留下他。

 


小男孩丘福向劉旅長爭取留在團中

 

 

師叔一開始教小男孩唱第一句戲是「我父郎中歸了天」,這句話帶出了父親過世對兒子的影響。男主角長大之後,成為「新又新」劇社的台柱。可惜他的個性刻劃沒有小時候來的有趣。後來他躺在床上抽鴉片,透過對話才知道他忽然多了一個老婆與女兒,原來是劉師長把乾女兒嫁給他,老婆好像原本就是個名角,但臉蛋並沒有很吸引人心之處,個性刻劃也不很鮮明,女兒倒是長得伶俐可愛。

 

 


這張是嘉樂劇院時期,邱福夫妻、劉旅長抱著他們女兒阿桂,兒子老二阿黑似乎尚未出生。

 

 

片中劇社供奉一位神明,說是梨園祖師爺李隆基,臉上塗滿金漆、身穿古服,是由人所扮演的。內戰時期祂被駝子包住扛著一同逃難,但回到四川之後卻跑出來,「新又新傳習社」被中共人民解放軍改掛成「人民川劇團」的招牌,新派駐的馬師長長篇大論訓話倡導「藝術要為人民服務」時,這神明在馬師長背後擠眉弄眼,男主角打瞌睡時看到神明很開心,但奇怪的是故事忽然倒敘回男主角小時候偷跑溜出戲班被劉師長打屁股(稱為紅燒鰱魚)的那段,不知是為什麼?

 

 


新又新傳習社開張時,眾人拜祭梨園祖師爺李隆基神明

 

 

丘福到陰間路上,駝子開的酒館居然有梨園祖師爺的臉嵌在牆上,這時丘福說起有關「紅燒鰱魚」的回憶,原來他年輕時因為生病遲到演出,屁股被「紅燒鰱魚」打爛,於是逃出去想進其它的劇團,但整個四川劇團因為害怕劉師長、沒人敢收他,丘福快餓死了只好回到「新又新傳習社」,被丟到死牢禁閉十幾天,差點沒死。

 

 


前往陰間的半路上,駝子開的酒館,梨園祖師爺的臉嵌在牆上

 

 


小丘福生病遲到演出,屁股被「紅燒鰱魚」打爛,駝子幫他說情,但這場景卻是在人民解放軍進場時回憶跑馬燈出來的,梨園祖師爺在後頭看著。

 

 

中共的新戲,是投影鴉片的介紹圖片,像是罌粟花等圖片,並把四個穿上列寧服、鴉片上癮的演員端上舞台,現身說法自己的戒毒經驗以作為告誡。此時戲班外有個太平門,駝兒在外頭坐在劉師長的紅色小板凳上打瞌睡,睡一睡跑回陰間打麻將的片段,原來駝兒當年就是那時失蹤了,有人說他蒸發了,從此人間不見蹤影。

 

 


丘福初娶老婆,劇團眾人一起吸鴉片的景象

 

 

接著進入飢荒時期。不知為何,丘福的女兒阿桂往生了,但花台出現一個被棄養的女嬰,旁人一直叫丘福抱回去養,後來老婆幫忙餵。那陣子大家都時常處於飢餓狀態,還有人餓死了瘦皮包骨被陰間使者帶走。丘福為了去買黑市的米跟蛋等食物,還要半夜偷跑去某個街採買,但又怕被抓。老婆去茅坑偷挖屎,丘福幫忙首,偷屎被抓,只好用唱戲來抵押。原來他們是要挑出屎中的蛆蟲,用高蛋白來給女嬰添加營養。半年後女嬰的母親忽然出現,帶了一條南瓜來孝敬他們,解釋為什麼要拋棄女嬰,原來她父親原本想吃了女嬰,母親只好帶她逃出來。後來丘福夫妻將女嬰還給她母親,交換收了南瓜當晚餐。這些飢荒中的荒謬事,讓人十分驚訝是否真的曾經發生過。

 

然後進入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時期,當權派都被批鬥,資深演員們都被綁起來、戴上白尖帽、掛上「黑幫」「戲霸」之類的標語。帶著勞改白高帽的老丘福與同團演員慢慢用推車搬了超多超重的磚頭上舞台,然後一鞠躬下舞台,進入一個大月亮的黑夜中,象徵著陰間,似乎這些演員。躲在後面偷看的年輕人,在與丘福兒子阿黑的對話中,才知道是他的兒子丘福,也才知道阿黑在為了父親的遭遇而難過,阿黑與同團朋友都是紅衛兵,到處去抄家。他們三人計畫偷偷去北京參加大串聯一趟,又提到劇團在動員他母親與父親離婚,但他母親不肯。後來母親偷看阿黑的信,反對他去北京,阿黑說是受到毛主席的召喚,去尋求真理。最後阿黑被四媽抓住綁起來關。

 

 


文化大革命時期,資深演員被綁起來、戴上白尖帽、掛上標語

 

 

原來丘福老婆是翻身藝人的代表,已結婚在一起二十多年,坐在戲台上被中共遊說檢舉自己老公,說不能用夫妻關係來混淆階級矛盾,如何勾結反動軍閥劉安仁將她霸佔為妻。老婆趁機抱怨說丘福當年洞房花燭夜竟然喝醉了,第二天醒來就罵她說後台的箱子只有小丑才能坐,叫她趕緊爬下來。

 

丘福他們蓋了一個紅磚牆,但卻蓋歪了、拆掉重蓋。後來繼續蓋房子,在蓋的過程中,得知這裡原本是豬圈,所以取名為「豬公館」,他們自嘲是自力更生棚、畫地為牢,自掘墳墓。阿黑撐了一朵白雲傘飛來飛去、在逃家到北京的過程中,發現馬師長上吊自殺,被陰間使者載走。阿黑後來在北京似乎被兩隊人馬對峙要他選邊站而嚇到了,後來平安從北京回到劇團,見到母親訕訕地問候,說吃午飯了沒,問說菜色這麼豐盛還有韭菜啊,母親打槍回說那是蒜苗,加菜是因為黑幫要回來,也就是丘福被保釋出來,他被派去樣板戲演匪兵甲,年輕人很期待丘福可以盡快改造成功,安慰阿黑他媽說:「等今後他改造好了,一定可以演有台詞的壞人。」這句話真是極盡地諷刺。丘福母親一直問年輕人在北京找到真理了沒?但他們說不太出來,只說總而言之還是有收穫的。

 

丘福在陰間不停糾結著是否要喝孟婆湯,夥計說這樣去陰曹地府就可以忘記自己的事情,一生的愛恨情仇都忘光,只記得如何唱戲。陰間大家排隊在喝孟婆湯的時候,小販在販售報刊,像是酆都日報、真理日報、無常報、忘川周報,這些報刊的名字都很有趣。在孟記食堂裡,年輕夥計妹妹似乎是丘福的女兒,已經不認得父親了。夥計妹妹請眾位客人喝完湯就盡快離場,後面還有新的客人在等。還有客人問夥計說:「你這裡的湯可以續杯的嗎?」真的很好笑,結尾非常幽默。

 

這部電影起始與中間片段都有一些餐桌上的橫向鏡頭,首尾呼應了電影名稱中的「椒麻」二字,一方面交代在這群體中出現哪些人,一方面也藉機形塑每個人物。裡面切換許多場景,其中一個畫了一個戴紅帽的丑角大壁畫,後來看到老丘福晚年的造型,才知道是在畫他,但這大壁畫有時在搭蓋、時而有人在描繪,在壁畫前面也發生一些故事,例如有個人餓死被陰間使者帶走、或是北京有兩隊人馬拿槍在對峙喊話,但不曉得這些故事與壁畫的關係。

 

 


丑角大壁畫的繪製場景一直反覆出現

 

 

【延伸閱讀】

   丁珍珍的影評文章剖析得非常精彩深入:「《椒麻堂會》的世故與天真:從小丑精神與間離劇場談起

 


以丘福丑角插畫作為電影的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