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巧妙的對峙」扎斯拉夫斯基獨奏會X焦元溥導聆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到陽明交大演藝廳參加「巧妙的對峙」扎斯拉夫斯基獨奏會

第一次聽焦元溥的音樂導聆解說

發現他很擅長講故事,並將兩位音樂家的生平進行對照

容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次演出的曲目有

舒曼 (1810-1856):

   《C大調阿拉貝斯克》,作品 18

­【巧妙的對峙-絕對音樂中的詩篇】焦元溥解說

   《交響練習曲》,作品 13

 

李斯特 (1811-1886):

 【不感倦怠的旅者】焦元溥解說

   《第104號佩托拉克十四行詩》選自《巡禮之年第二年:義大利》

   《第123號佩托拉克十四行詩》選自《巡禮之年第二年:義大利》

【愛情與地獄之間】焦元溥解說

   《但丁詩篇讀後-奏鳴曲風幻想曲》

 

 

仔細聆聽焦元溥對舒曼跟李斯特的曲子導聆解析

對於樂曲的背景故事跟對應的文學作品都有比較結構性的理解

比起貝多芬的濃烈熱情

比起柴可夫斯基與拉赫曼尼諾夫的激越癡狂

李斯特跟舒曼的音樂顯得相當古典精緻

讓我很難用「浪漫」二字去理解他們小巧優美的樂曲

 

焦元溥的鋼琴曲導聆採用文學與音樂的交互驗證

有吟詩,有愛情故事,也有作曲家對文學的涉獵度

選的曲子都有難度

鋼琴家十分專注,駕馭得還不錯,令人敬佩

 

第一首舒曼的《C大調阿拉貝斯克》是指阿拉伯風格曲

但曲子中聽不出實際的阿拉伯音樂曲風

而是取其宗教紋樣常用的蔓藤纏繞以及幾何的意象

我這缺乏音感的耳朵聽不出來纏繞感

只是覺得有點溫柔親密又絮絮叨叨反覆細碎低語的一種戀人絮語

 

經過焦元溥的解說,對第二首舒曼《交響練習曲》有比較結構性的理解

可以拆成12個變奏,因為生長在書店家庭的舒曼有著深厚的文學素養

所以他將每個變奏轉化成不同人格或故事場景

彷彿是在看一篇小說那樣,敘事的場景會轉換

會有許多人物角色出現,具有不同的性格

 

整首交響練習曲有相同的母題,

但是變奏到了後來會忘記母題旋律是什麼

不過到了最終還是有回歸到母題

因為稱作練習曲,所以彈奏技巧都很困難

這曲子背後的故事,是舒曼正在追求的一位女子的父親

 

相對來說,李斯特是天才音樂神童

從小彈奏技巧高超,非常了解樂器

幾乎可以說,他能用琴音來代替說話,以琴傳意

他的《巡禮之年》共有三部,

是在與一位有夫之婦一同旅遊路上創作的

第一部瑞士,第二部義大利

 

第二部在義大利,參觀不少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

李斯特熱愛文學與藝術

他將佩托拉克十四行詩轉譯成音樂

今天演奏的兩首都是情詩

第一首詩用許多相反對比的情緒意象,情感濃烈炙熱

到最後方知是為了愛人所寫

第二首詩則是浪漫的愛情歌詠

 

今天最後一首曲子《但丁詩篇讀後-奏鳴曲風幻想曲》

也跟愛情有關,但較為複雜

是將文學名作的讀後心得譜成音樂

以但丁的神曲其中一段故事為靈感

叔嫂姻親的不倫戀情,以被嫉妒的丈夫雙殺死的悲劇告終

但李斯特同情那女子,最後試著改寫結局,

讓這對不幸的情侶得以升天到天堂

離開被地獄的狂風暴摧殘折磨之苦

 

這首曲子在描寫地獄的酷刑時,展現出非常狂暴的指法節奏

在描述女子的愛情故事時又十分溫柔

根據焦元溥所說,最後李斯特在音樂中施展了反轉結局的魔法

所以會出現一段炫技來比擬成神奇魔法的施展

其中有但丁與夥伴行走踏上地獄的樓梯腳步聲的模擬

 

 

 

今天音樂會的安可曲是布拉姆斯三首間奏曲Op.117 的第一首

適合睡前聆聽,聽了可讓緊張的情緒慢慢舒緩沈靜下來

內省而凝靜,撫慰人心

我的個性比較習慣這樣的曲風

於是入手札斯拉夫斯基這首曲子的CD

會後開心地請鋼琴家簽名與合影

 

 

 

 

PS:表演介紹可見官網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