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戰境 / WAR SUM UP》是由丹麥的Hotel Pro Forma劇團製作的一齣表演
事前觀看預告片時
聽到優美高亢激越的女高音歌聲
看著女歌手在藍光下的扮裝造型
想起盧貝松《第五元素》電影中的藍色外星人女高音
不禁產生開心的期待~
從預告片中可聽到美妙的音樂:
等看完全劇之後才發覺
原來這部並不能用傳統戲劇的概念來欣賞,
應該稱為是一部演員有著服扮裝、結合聲光多媒體投影的合唱團演出
裡面飾演士兵、戰士的十餘位合唱人員
躲在投影用的紗幕垂簾後方,看不清臉龐
一套戲服穿到底,在兩層樓之中走來走去
不需要發揮什麼演技
偶爾變換一些簡單的、重覆性的、肖像雕塑般的定格剪影動作
而在觀眾席第一排前方另站著一個指揮家,引導歌手們的節拍
穿著黃色套裝的女高音
她拿著手搖音樂盒,一邊轉動著一邊歌唱
那小盒子的音樂聽起來好懷舊,又帶點金屬味
令人聯想到單純天真的童年
後來中場幾個段落,她坐下拿出毛線來打
像從事家庭主婦的日常工作
但她衣著太過正式,看來像是循規蹈矩的上班族,難以呼應這環節
女高音在途中像是扮演撿場角色,
不斷一一把前台的椅子搬離撤走,
最後撤得乾乾淨淨,一把也沒剩
最後一幕打出舞台右側僅剩的一堆層疊桌椅
在聚光燈下竟然現出一台戰車的陰影
令人震驚又佩服
整部劇其實充斥著黃衣女子拉拔著高尖音
一層又一層不斷重覆堆疊的嗓音
泛著空靈迷幻的味道
我想專心閱讀那如詩般的歌詞
但唱腔實在緩慢而沉靜,讀幾次之後,思緒就停滯住了
有一度我陷入恍神狀態
半夢半醒之間也不確定到底神遊到哪兒
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有頻點頭打瞌睡
意識開始迷茫渙散,專注力降低
也因為詩句格律不斷地重複而停駐在一種虛空的狀態
有些宗教儀式會透過重覆性的動作或咒語,
加強某種意念的灌注
裡面帶有強烈的意志洗腦暗示
就像是催眠術那樣
或像是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描寫的海中女妖的誘人歌聲
這歌聲會蠱惑人心、讓人心馳神搖而喪失一己的意志
難不成導演希望觀眾體驗那些軍中將士被不斷洗腦去服從與報效國家?
詩歌共分五段
每一段的開始都會打出一些說明文字在投影幕上
但因為是英文,我都還來不及消化理解,文字就消失了XD
我想那應該很重要吧,看起來是角色故事的開端,但只好let it go
歌詞詩句的重覆性很高,反覆談著悲痛的控訴
不斷哀嘆著將士們投身戎旅、戰死沙場的悲慘宿命
並質問他們是從哪兒來?又將往何處去?
第一段主要是楔子
女高音獨唱一陣子之後
士兵團現身於投影幕後,搭配著黑白投影的視覺特效
用許多強烈的線條、侵入式的視覺來作引導、疊加的幻影
佈景主要在舞台上搭了兩層鷹架
士兵團各有一半人站立走動於兩層樓
其中一小截有著向外伸展、荊棘般的樹枝剪影,有畫龍點睛之效
第二段談的是「士兵」,是西方戰爭下任人擺弄的卒子
感覺生命卑微又低下,受命運操弄而身不由己
投影畫面中
人腳、透視描繪出骨骼的人腳、加上一層鋼鐵外衣的機器人腳
三個圖案輪流出現並列
接著下一幕三個圖案全都變成鋼鐵機器人腳了
第三段談的是「戰士」,地位層級似乎比較高,被歸屬於東方
感覺是積極進取、尊貴的、有榮譽感的、儀表堂堂的武士
貌似具有亞瑟王圓桌武士的騎士精神,或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歌詞中提到,戰士走在原野、在往戰場的路途上,眼淚直落
投影逐格放大的日本漫畫圖案上明顯的印刷網點
令人想到李奇登斯坦強調大網點的普普藝術動漫作品
第四段是「SPY間諜」
不知為何變身成女超人
投影圖案原本是女性身體曲線
爾後變成鋼鐵機器人-木蘭花號的外型
後來一位女士兵慢慢走到投影垂簾前方
一手提著武器行李、一手持杖
當她獨唱時,後面的士兵群手持白花朵半開半闔
歌詞一直唱著:多麼迷人!多麼迷人!女超人!
投影圖案也打出如安迪沃荷普普藝術般的花朵圖案
平面化、色塊搭配組合狀的花朵
這一段是裡面最歡樂激情的一段,但也令人感到詭異
算是起承轉合中的"轉"
第五段,也是最後一段
投影的戰機/戰車圖案逐漸放大
也投影幾張具象的照片,像是室內空間,以及負傷者的照片
歌詞中出現「蟲之歌」等字眼
曲風令人聯想到宮崎駿的動畫片
像《風之谷》《天空之城》之類的電影
同樣在描寫戰爭對人的影響
音樂曲風帶有濃濃的哀傷
節目單中提到
本劇是藉由士兵、戰士、間諜三種角色來闡述戰爭的本質
但我看了認為,重點好像偏向對戰爭工具的深入描繪
比如說
投影圖案偏重在複雜交錯、雷霆萬千、殺氣騰騰的線條動畫
還有播放機器戰警般的軍隊士兵、戰車或戰機、槍械大砲等軍器
詩句則不斷詠唱著士兵個人的心理狀態與情感
我並不認為,戰爭的工具可以代表戰爭的本質
在觀看此劇時,所感知到的幾乎都是戰爭對士兵的影響
三種角色只是在上位者的卒子
是為了成就家國大愛而犧牲小我的工具
跟戰車、戰機、機器戰警一樣,只是公器
但戰爭的源頭,其實可能發生在君主或首領的一念之間
兩方捍衛主權、各執己見、產生爭端,騎虎難下時
一旦下令開打,就打起來
由上而下一層又一層的指揮調度
配合戰略戰術的運用
操控在下位的軍人和武器工具
最後史書上只留下勝與敗二字來蓋棺論定
中間折損多少兵馬,死傷多少將士,也多半是用數字來描述
在中國歷史教育上其實很重視教導如何去操作戰爭
孫子兵法、三國演義
甚至覺得歷史類教科書某些朝代的歷史篇章
像是用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來堆疊而出的
一齣好的表演,欣賞完畢以後
應該讓觀者對導演所訴求之審美內涵精神,可產生深刻感受
我看了這齣戲
所產生的模糊籠統印象是對命運的哀傷、生命無常、虛幻空靈...
那轉瞬飛逝的黑白光影投射、那些一幢幢的人形輪廓剪影
正如歌詞提到的,「如夢幻泡影」
我個人認為這齣戲最後試圖闡述一些佛法禪學
但沒有佛教經典來得深入
若想深入探索生命的本質,
可能去靜思默想《金剛經.心經》經文,還更能體悟到禪意: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東方的異國風情,對西方觀眾來說可能十分神秘
但對台灣人來說,佛法心經的普及已成為生活禪的一部分
我們習以為常,所以並不覺得有多特別
在場觀眾包括我(非常幸運)多半沒有經歷過戰爭的陰影
對於戰爭這概念的想像,
多半是透過教科書、媒體、影像、通俗文化等各類型文本所建構出來的,
來源比如像歷史教科書、新聞報導、報章雜誌、看電影、讀小說、線上電玩遊戲等
這種被塑造出來的"擬像"戰爭,再怎麼談論,大多如隔岸觀火,搔不著癢處
導演編劇的態度
像是對動漫藝術的戰爭美學又愛又恨,難以掙脫
那些武器科技的進步、機器與人類的關係等課題
空靈女音的重覆詠唱,一方面可能誘惑人不斷投身其中以發展壯大
另一方面也或許能抽離現實達成心靈的淨化昇華
似乎具有相互矛盾的效用
透過奇幻迷離的視聽感知,帶出生命終究一場空的覺悟省思。
PS:在以下幕後花絮影片中,看到設計師製作用來測試投影的小舞台模型,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