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William Kentridge動畫《Drawings for Projection》筆記


2010年03月17日 星期三


旁聽交大應藝所賴雯淑老師的『21世紀的當代藝術』課,

她介紹一位南非的素描動畫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

曾被2009年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William Kentridge是個全才型的藝術家

素描好,玩出獨特的炭筆動畫藝術,會搞劇場,也能設計舞台

又找了很棒的配樂專家(南非作曲家Philip Miller)來搭配動畫或表演

他的作品富有隱喻性,並開放觀者詮釋的空間

又深刻反映南非政治社會環境下的心靈印痕

 

賴老師先播放Kentridge與Handspring木偶劇團合作的多媒體劇場表演《Woyzeck on the Highweld》

他把炭筆素描投影在大屏幕上

演員則操縱著一些真人大小的木偶們在屏幕前的舞台上演出

並常常夾雜真人與木偶的對手戲

 

 

 

 

其實觀看他劇場作品精華錄像的過程,我感覺不很舒服

乍看這些畫面總覺得很富批判性、很暴力、很沉悶,也很悲劇

這一向不是我的菜。

 

賴老師將她深入解析William Kentridge作品的文章【威廉・肯胥居「Drawings for Projection」之美學脈絡】發給同學當講義,上課時進行討論

 

 


Extracts of 6 Charcoal Animations by artist William Kentridge (HIGH RES) 1996 - 2020

 

 

回家以後那些影像的衝擊還在,估狗查到這九段"Drawings for Projection"動畫作品,先筆記如下,有空來咀嚼看看:

 

1.《約翰尼斯堡,僅次於巴黎之最偉大的城市》(Johannesburg, 2nd Greatest City After Paris)

 


Johannesburg, Second Greatest City After Paris (1989)

 

 

2.《紀念碑》(Monument, 1990)

 

 

 

3.《礦場》(Mine, 1991)

 

 

 

4.《清醒、肥胖與年長》(Sobriety, Obesity and Growing Old, 1991)

 

 

 

 

5.《放逐的Felix》(Felix in Exile, 1994)

 

 

以下摘自藝評家王麟對《Felix in Exile》這部動畫的介紹:

這是一部討論國家所有權的分配,與伴隨著在南非的第一次公開選舉所形成的身份問題的關係的作品。影片講述了一個在巴黎流亡的人—Felix和一個土地測量員—Nandi之間的故事。

 

影片中Nandi改變了Felix的自我意識;並且通過Nandi的眼睛表現出了Felix對自己國家的嚮往,以及怎樣代他見證了一個新的,民主的南非的發展歷程。Felix極度恐懼的在自己的屋子裡,並創作了大量的的繪畫作品,如同無邊的記憶和渴望。

 

在鏡子裡,我們看到Nandi許多凝視的目光。她被帶入到無限廣闊的空間,測量儀器在尋找歷史的痕跡,然後消逝在南非黑人的苦難裡。隨著Nandi被槍殺,他的回憶世界最終摧毀了。最後,Felix出現在剩下的一片廢墟中,但是多了一手提箱的圖畫。

 

 

6.《控訴的歷史》(History of the Main Complaint, 1996)

 

 

以下摘自一篇文章:

「《History of the Main Complaint》反映了集體和個人責任,以及對過去不公正所潛藏劇痛的良心,片裡的主角Soho Eckstein是一個房地產企業家,當他昏迷在醫院裡時被奪走他性命的車禍畫面所困擾。」

 

 

7.《重量與慾望》(Weighing and Wanting, 1997)

 

8.《立體鏡》(Stereoscope, 1999)

 

以下摘自藝評家王麟的介紹:

「《Stereoscope》一詞有其特殊的含義,它是一隻貓在片頭用毛茸茸的尾巴在幕布上所留下的字樣,這隻貓作為中心隱喻貫穿整個片子。這裡所講述的也是關於社會不公正的故事。

 

與以前的電影不同,它明顯地脫離了南非歷史的具體背景。在這裡,借助立體鏡,它獲得了一種可傳譯的維度。畫面不時被一藍色豎線分割為二,這有雙重目的。

它成為事物重複加倍的軸,成為一個無窮盡不斷重複的過程。既分離又重合這一情節貫穿該片的許多層面。借助立體鏡的雙重技巧能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技術和對社會的反映是何等地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貓,象徵著動物性與人的天性中的盲目的生物動力。它從一動不動、沉默不語的演員褲袋中,從手絹的背面冒出來。

 

在此之前Give的字樣以挑戰的方式數次出現在已是暗如黑夜的幕布的前景中,每次又都會伴以從時間感覺上柔和得多的Forgive。William Kentridge用「給予」和「寬恕」這寥寥幾個字表現了南非和平運動的口號:

 

應寬恕每一個在種族隔離政策調查委員會上作過證的人,應寬恕每一個願意正視令人心情沉重的記憶的人。

 

隔離,即立體鏡,這個合成詞的雙重含義並非伴隨著善與惡的道德分野而出現,它觸動的是內心世界不安寧的根源:與自己辯論和試圖擺脫自己。」

 

 

9.《潮汐表》(Tide Table, 2003)

 


Tide Table William Kentridge

 

==============

 

【後記】

 

北美館在2024年舉辦威廉・肯特里奇的大型個展,受到藝術界的矚目。

我在8月10日去看了這個展,一進入展場,

就被超大型螢幕與高清解析度播放的炭筆素描動畫給吸引

展場設計真的很棒,把坐著看動畫變成一種享受

場內也有不少人坐著慢慢看,我感到頗為興奮與感動

 


北美館個展的炭筆素描動畫展區

 


北美館個展的炭筆素描動畫展區

 


北美館個展的炭筆素描動畫展區

 


在動畫展區的後方有一大面牆是展出William Kentridge的素描手稿

 


William Kentridge慣常用書頁來當背景,呈現一雙人如跳舞般的互動。

 


這次有展出照相感光製版(Stereoscopic photogravure)的藝術家書籍,需使用立體鏡來觀看。

 


展出照相感光製版(Stereoscopic photogravure)的藝術家書籍,需使用立體鏡來觀看。

 


移植中國的樣板戲札記

 


2019年《女先知》表演影片

 


最後展區是《女先知》表演的服裝道具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