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華麗夢境~給契訶夫的一封信」表演筆記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一幕一幕不停出現高潮起伏的視覺與特技冒險

特技驚人、幽默、結合多媒體投影 令人印象深刻

大家看了開心 連女兒也直哈哈大笑、目不轉睛

其實,坦白說,我們對契訶夫幾乎是一無所知

可能勉強還知道他是個作家

在台灣,他的作品是小眾冷門的

 

我跟老公是因為準備要看這齣劇,才開始讀他的小說

只看了一兩篇短篇

小說文筆平實無奇,劇情也缺乏高潮起伏

但描述細膩、直探人心幽微不可測的面向

老公說契訶夫跟村上春樹有相似之處,

會到處去旅行,並採訪一些社會事件的受害者

關心一般老百姓的反應與想法

 

我比較看得懂的片段是最後一段

契訶夫成為病人,同時他的本業又是醫生,不斷轉換身份

託下白袍即成為病人,套上白袍又變成醫生

 

 

 

最後一幕

接生出一個小baby新生命,轉瞬間化作塵煙、消散在空氣中

生死的循環如此快速、無痕

 

上下半場的結尾都是後頭一大排黃燈降下,映照出夕陽般的感傷色調

但為甚麼病床要被推來推去,病人要打個滾躺在地上,任由病床在其上推過去?

這個我就不懂了

 

這齣劇很少鋪陳較長時間的寂寞、痛苦、孤單、掙扎

契訶夫筆下的人物,好像都會隨時蹦出來陪在他身邊

感覺他完全不寂寞孤單

 

這些人物七嘴八舌,吵鬧不休

大家一起拋長線,釣魚

拿著彩帶般的釣竿,不斷地拋擲,有點像電影《大河戀》的畫面

 

 

 

據說契訶夫很愛決鬥

決鬥的場合轉化了,不嚴肅,取而代之的是重複的行為,

水球亂噴,契訶夫與決鬥對象身上不斷噴出的水柱

讓觀眾感到搞笑不已

 

 

 

但重複過多次的梗,我們也很難笑出來

過與不及 難以拿捏

 

 

有個病人是瑜珈印度阿三,

老愛說「喉嚨痛」,講到後來就沒那麼好笑了

但把人的肢體折來摺去,彎來抝去,

極盡所能地摧殘著四肢

好似契訶夫是個愛亂搞的庸醫

 

導演藉由說書人角色,訴說著一些小說的情節與人物

用夢境來重現,不然還能怎樣向大師致敬?

 

三道垂掛著床單的病人的療養院

病人上上下下地飄盪著、舞動著

頂光的照射,似乎象徵著自我糾結的心境

 

三姊妹在鞦韆上,玩著無聊又不傷大雅的遊戲,

有時垂吊,有時倒掛,有時站立

 

 

 

 

 

 

一女子跳著踢踏舞,手牽著繩索,動作很搞笑,

像穿著冰刀鞋,好像快跌倒,

腳底聲音卻是不含糊的踢踏舞步,節奏分明

 

 

 

劇裡有不少唱歌、或拉著手風琴的音樂,也增添不少趣味

上半場休息前,圓形冰磚一直被拋灑丟到地面而破裂破碎

一直重複這樣的拋灑動作,加上上面的冰磚大燈飾,其實很美

因為女人們穿著白紗禮服,一女子優雅地掛在繩上、飄來盪去,裙襬飛揚

我最喜歡穿著最大束白蓬紗的打扮,就像盛開的花朵

 

 

 

 

 

我喜歡的畫面

包括了有幾個男人女人的剪影跑來跑去,

上半場前頭有整片的投影畫面,如天空般雲彩、如夕陽般艷麗的變化

因透視而產生了前大遠小的變形效果,引發了超現實的魔幻感受

有時則背景一片粉紅,黑粉紅色彩對比強烈

 

 

 

下半場,和尚禪宗造型的光頭男,

頂著鋼圈,滴溜溜轉著,不斷地迴旋,

人彷彿被困住,無法掙脫

 

 

 

也令人聯想到達文西畫的維特魯威人造像

真的很棒,很有詩意與各種聯想空間

 

 

 

婉雯最欣賞的片段是從天花板往下錄影的畫面,

一男一女在玩著平衡的肢體遊戲,搭配恰到好處的俏皮音樂

左側是投影出來的畫面,帶著復古斑駁的老影片味道

肢體動作非常幽默好笑

 

老公看完表演後,說最後那段重複哀傷的旋律

好一陣子仍迴盪在耳邊,音樂很美~

(後記:其實這就是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在此篇文章中有詳細介紹~)

以下可聽到旋律及精彩片段: 

 

 

-----------------------------------------------

 

3/23補綴--番外篇: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燈火〉

收錄於「帶小狗的女士」小說集

裡面用人物對話來談論虛無的存在主義這課題很有趣

這篇描寫的女主角--小貓咪

中學時代屬於眾異性愛慕的對象

她蒼白、脆弱、輕盈、身上有某種輕盈剔透好似月光般的特質

麗質天生、一副柏拉圖式愛情對象的模樣

但在長大後,卻變化很大,

外貌雖不是年老色衰,

卻彷彿變得黯淡無光

 

契訶夫對小貓咪的描述帶給讀者的印象

竟令人聯想到村上春樹在《沒有色彩的多崎作》一書中所描寫的白妞

很好奇是否村上春樹是受到這篇的影響

而塑造出白妞這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