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新書了!
對李斯特的巡禮之年(Années de Pèlerinage)這首曲
很好奇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旋律
村上在創作這本小說時,一定反覆聽了不少次吧!
先聽聽看小說p.59提到的
貝爾曼(Lazar Berman)演奏的《鄉愁》(Le mal du pays)鋼琴曲
我反覆聽了幾遍,感覺音樂似乎只是用來強化小說的哀愁感
並沒有隱含甚麼對照或敘事意味
貝爾曼的演奏並不浮誇,起伏不大,就像微風吹拂過草原與荒林的感覺
這本書是村上64歲的長篇小說
男主角的年紀設定在36歲,我覺得挺有趣的
書末明確地呈現出他追求渴望性靈合一的愛情
對於如此少年般純情的信念
世故的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而處在台灣離婚率高漲的環境中,我更不敢奢求
整本小說故事就是男主人翁因為被高中時的小圈圈朋友團體拋棄
從此人生變得歪斜
彷彿被詛咒一樣,無法與人維持長久的親密關係
他後來遇見Mr. Right女主角
引導他去找十六年不見的三位高中朋友談話
進而逐漸解開這內心的詛咒
這故事十分符合心理分析的療癒式解題手法
一個人在童年或早期內心遭遇過的刻苦創痛
長大後得要勇敢面對它,方可能獲救贖
結局故事彷彿尚未完結
女主角會不會接受他的愛,她的另一個男人究竟是什麼人
灰田少年離他而去也是男主角心中一個結,尚未解開
說不定這本小說會像「1Q84」一樣有續集?
村上春樹在這部小說裡強調了幾個重點
包括帶有顏色的姓名對本人產生的影響
小說中提到各種顏色的人,包括藍、紅、白、黑、灰、綠
似乎各自代表不同典型的人
男主角名字叫多崎作
一直因為死黨朋友間只有他缺少色彩而感到痛苦
但他深愛的女人的名字木元沙羅為何也沒有顏色?
我後來才想到,灰田的灰色,是介於黑色與白色之間的顏色
所以才安排讓他來承接黑妞與白妞的共同性存在嗎?
灰田父親遇到溫泉區的爵士鋼琴師綠川兩人的對話
提及將死之人看得到他人身上帶有的顏色與光濃度,
這個橋段實在很不容易理解
我不怎麼喜歡這本小說的封面設計
小說名稱也取得又長又怪
故事結構跟村上之前喜歡採取的兩平行世界並行敘述手法不太一樣
這次比較是單軸敘事法
書中也略微比較名古屋與東京的對比差異
並著墨於每個角色父母親的社會性描述
但也把少年時的個性與成年後從事的工作作了對比介紹
帶有一點社會學的探索精神
書中也談到不少哲學思想
像赫胥黎『知覺之門』、『思考的自由』這種思辨性對話
果然非我族類能理解
===================================================
【參考連結】
田藝苗的田的這篇〈村上春樹與李斯特的《巡禮之年》〉網誌有提到音樂與小說的關聯性
邱琡媚撰寫的〈色彩,時光,巡禮之年〉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