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祕》的英文活動名稱中
出現一位希臘神話女神-特西珂麗(Terpsichore)
她是司掌舞蹈並賜給人靈感的繆斯女神
這齣表演便是從追尋舞蹈繆斯女神的蹤跡來串連展開的....
節目單上出現這樣一句話:
「面對藝術時,內在被撩撥觸動卻難以言喻的神秘經驗。」
正是我觀看表演時預期獲得的體驗。
對於現代舞,我已不求看懂
只盡可能放大感官敏銳度專注在感受美(的各式樣態)
以及美所帶來的感動。
序幕
耳熟能詳的聖桑〈動物狂歡節~水族館〉主題音樂響起
略為經過改編
將觀眾情緒帶向一種既魔幻又飽含著溫柔的喜悅期待
彷彿會發生什麼好玩的事兒
第一場:《夜曲》
布幔拉開,獨奏琴聲流洩
前台垂掛一層薄紗幕,
其後出現一鋼琴與一名彈奏家
薄紗幕上投影出現美麗紋理的影像圖
逐字逐句打出手寫的詩句文字
詩意盎然,傾洩而出
字跡很美,句子出現的速度也很貼切
尤其最後詩句即將消失前
字慢慢打散逸逃、忽大而小
重新排列組合,更增添了許多想像空間
令我回想起故宮曾找林強拍了一支很棒的廣告短片「Old is New」
片中他用河洛語吟唱黃庭堅《花氣薰人帖》書法
最後整帖書法的呈現,也類似上述的處理手法
白日末,夜淵前
你穿了一襲薄暮
支頤 坐姿恰如畫卷
微笑莫測 虛無之前一種危凜的美
越雷池一步
則真誠美如謊言
再兩步
把靈魂舉起來的模樣 分不出是舞蹈或跌倒
虛無座下無愁君 深淵之前何其美
露 電 夢 幻 泡 影
現象沸騰之中
且讓清涼以月色趨近衣袖
火宅墟矣
且聽秋蟲臨霜哀歌
……以上摘自詩人曾淑美《無愁君》
看到後面那句,憶起《金剛經》中一段: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內心勾起一抹惆悵迷惘
第二場:《時光漂流》
女詩人親自上陣,
獨坐鋼琴前朗誦詩作
此時字幕文字出現的速度與朗讀聲有點搭不上
朗誦聲又缺乏抑揚頓挫的清朗音質,可惜了些
不過瑕不掩瑜,整體氛圍還是非常美好
-----------------------------------------------
古老的波斯地毯 包裹著青春的呼吸
我們相擁眠夢 漂流於時光
泛若不繫之舟
大杯葡萄酒如祭典
把我們推向遙遠
而後
禁色之歌把奇想 划進雨天
時光漂流 神魂顛倒於回憶
我們手牽手如戀人 如姊妹 如兄弟
二子乘舟 泛泛其影
時光漂流
-----------------------------------------------
影像畫面最後停留在水波盪漾中
「二子乘舟 泛泛其影」等字也隨之迴盪
有一種古詩畫面的光影之美與哀傷
不禁想到自己曾拍過的水波攝影作品
以下這張是光感漂亮,但似乎還缺少一些情感深度
下面這張我拍的海景,比較有心思澎湃起伏、轉瞬化作泡沫的哀傷感
轉場時
舞台前兩架小小旋轉喇叭發出細弱的主題音樂-聖桑的水族館
可惜時間拉的有點長
大家不確定是否是休息時間,可否聊天走動
剛被影像詩撩起來的感懷情緒,有點不確定是否要放下
第三場:《Wings》
終於等到舞蹈出現,也已經過了許久(約五分鐘)
一黑一白二位女舞者,以及白衣男舞者
右側垂落一片薄紗
舞者有時跳到薄紗後頭
影像牆出現一棵樹與樹的水中倒影
之後換成羽毛與水中倒影
然後大量羽毛、樹葉飄落
舞者的舞姿似乎也隨之飄搖不定
有時熱感應的舞者影像出現在背幕跳著舞
彷彿影子一般破碎而模糊的存在
真實的舞者舞姿,與熱感應的舞者身影搭配得非常巧妙
令人驚嘆要如何作出這麼完美的搭配!
其實詳細的舞蹈動作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但有位女舞者在地上迴旋在地板刮出聲音的片段
我倒因那聲音而印象深刻
其實我很喜歡薄紗後的舞蹈身影
虛與實的掩映,因為看不清楚,更加深了迷濛淒美
但老公覺得放一塊薄紗幕在舞台右側,有點突兀
第四場:《Lullaby for Cain》
一開場就非常震撼我心
只一位獨舞女性舞者(後來得知是蘇娳冉)
將身體凹折成三角形狀
彷彿黑色大鵬鳥之姿而起
身形姿態優雅而艷麗
動作狂野俐落而收放自如
如被鬥敗的雞垂頭喪氣舔拭自身傷口
如黑天鵝連續迴旋轉身
一抬手與一踢腿
都鏗鏘有力
吸引人目不轉睛
其舞姿在偌大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尤其她的劈腿動作,真令人驚呼
這場的打光也特別
有時是頂燈直打一圈聚光
有時舞台下方一片迷茫散射光
更凸顯女獨舞者的身影
舞者的一片黑長裙很美
隨著迴旋擺動
黑裙拉前拉後
像極了佛朗明哥舞的招牌姿勢
偶而將長裙襬拉起,作戀人撫摸擁抱狀
第五場,也是壓軸舞:《無常》
影像牆是抽象漩渦線條,隱隱流動
幾位舞者匆匆走過
我不禁心想,這走路姿勢是否應該優雅一點?
後來出現越來越多舞者
七人在台上跳群舞
有一段各自有各自的動作
其實應該要一一注視舞姿的
但我反而分心了
只想檢視背後牆上的投影圖案變化
思索影像與舞蹈之間的連結性
影像牆變換了幾種圖案
其中一張類似日本浮世繪葛飾北齋的神奈川巨浪圖案
圖案中的元素依然隱隱流動著
舞群偶爾排成一圈旋繞,呼應著影像
後來出現了男女兩兩成對的戀人之舞
彼此拉扯牽掛、相互索求
有時互相傷害,有時輪流依靠倚賴
有時暴怒不理、有時低聲下氣尋求原諒
不管怎樣互動,男女兩人仍不分離
之後加入第三者,一男兩女
那男子視其中一女為主角,另一女似乎是點綴插花
然後一群男女再加入,打亂他們關係輪流交替雙舞與更換舞伴
最後一幕因為很美,印象較深
出現了滿滿的螢光綠色光點
可惜一瞬即逝
隨之舞者現身謝幕,觀眾掌聲如雷
表演後的座談
由美麗溫柔的周宣同學主持
有謝啟民老師、編舞家、曾淑美詩人、一男一女舞者與談
觀眾踴躍發問(有幾位也太踴躍了點= =)
因而也更加了解這齣表演的用心製作之處
比如說舞台鋪設白色地板營造出的純淨氛圍感
最後《無常》謝啟民老師使用的是極簡主義音樂Max Richter
還聽到許多有趣的剖析與介紹
幕後工作團隊有許多是我認識的人
法宓、敏芳、周宣、博齊、卜卜等
尤其謝啟民老師同我分享了許多他用心投入的部分
看到表演這麼精彩、舞台這麼美又充滿詩意
我也為他們感到高興~
我身旁坐的是校友會陳俊秀學長
他看表演途中頻頻叫好,一直跟我講話提問
雖然個性大辣辣的不拘小節
但我很感佩他懂得欣賞美、支持美、並勇於付諸行動的直爽
我因為這陣子練瑜珈
常對著鏡子觀察身體的動作與曲線
才知道肢體動作的彎曲幅度與優美度
是非常困難達成的
不知需要經歷多久的練習
才能練就如此柔軟的體態
而老公看完的結論是:
「宅男工程師們都應該來開開眼界,
感受甚麼叫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