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清大藝術中心大衛.格斯坦展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清大藝術中心展出以色列藝術家大衛.格斯坦(David Gerstein)的作品

他目前正在進行新竹縣體育館公共藝術案的創作

這次展出他許多件雕塑烤漆作品

創作手法看起來耳目一新而有創意

作品絢麗多彩、層次豐富,展現令人愉快的活力

對生命彷彿充滿禮讚的喜悅

 

 

繁複的光影層次增強了極速運動的律動感

大衛這方面的功力真的很強!

 

 

 

 

優雅華麗的高跟鞋雕塑,結合繽紛多彩的蝴蝶

這件作品我認為頗有賣相

 

 

這件爵士樂作品把視覺跟聽覺的關係詮釋的很到位

 

 

 

繞到側邊看這件作品的光影很有味道

 

 

 

這件作品我認為相當適合掛在下午茶咖啡店作為牆面擺飾

 

 

這件的色彩單純,在我看來屬於設計作品,而非藝術品

 

 

蝴蝶與骷顱頭的結合,是我覺得符號對比比較有趣的作品

 

 

 

大衛.格斯坦早期是個畫家

作品風格具象、富有敘事性、充滿著隱喻的情感張力

他自己提到,在七十年代當時流行的是抽象、觀念藝術

但他一直堅持自我,畫自己喜愛的敘事性平面繪畫

結果沒想到,八十年代的主流藝術竟又轉回敘事繪畫

或許他就因此在藝壇上受到肯定

(我很好奇他在以色列藝術界的地位)

 

他早期很多精彩油畫作品

他畫爸媽在家跳著雙人舞,

在我看來帶著懷舊眷戀的意味

 

他結婚後畫了許多張夫妻的家庭生活,

有一張是他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他太太躺在床上看電視

女兒站在電視前面看電視

全部的人面對著觀者的方向看電視

形成有趣的景象,老公看了很有感觸

 

 

他有雙胞胎兄弟,

描畫起來卻很抑鬱

看起來他的童年應該過得不是很歡樂而無憂無慮

 

 

有一幅是他的自畫像,

把林布蘭特肖像放在後面牆上,象徵著他關切思索的美術史議題

前面是一隻貓,象徵日常生活

而他自己在中間坐著,

我很喜歡這樣的隱喻方式

 

 

《陽台》系列把他身為猶太人的特有生活方式特色

與人的內在心理需求作了很棒的連結

以色列的建築物因為狹小無窗,許多家庭活動都在陽台上進行

大衛畫了好多幅陽台系列油畫

特別凸顯家中牆壁的阻隔性,

象徵室內與戶外的交界生活

而他內心期盼著想走出戶外

 

 

《倒影》系列專注描繪著汽車或車窗的倒影

有一幅作品是他到巴黎時感到巨大的壓迫感,

他在車內思索著何去何從的景象

 

 

《死海》系列描畫當地人特有的休閒娛樂,

呈現出人們漂浮在海面上的各種情狀

 

 

 

『大衛.格斯坦該持續他在生活與理想兩界之間的創作拉拔與掙扎嗎?』

這是我聽完他分享創作歷程,

看了他來台展出的近期作品後,內心所浮現出的疑問

 

 

我喜歡他早期的《雙胞胎》《婚姻家庭》《死海》《陽台》等系列

不知為何他沒有延續這些苦悶的風格到近期

看他本人給人的印象,溫文儒雅,也應該適合這種風格

但近期作品風格跳TONE得太厲害、太截然不同,

讓人驚訝地看不出是同一個創作者的作品

 

 

我總隱隱覺得

他不該到了晚期還想改變一貫的創作調性,

嘗試追求立體感、動感,與色彩鮮豔的搭配組合。

或許因為他嘗試挑戰的方向,並非我所喜好的典型

他展出的雕塑作品很討喜、很花俏也充滿動感

立體光影變化非常豐富

但總覺得這麼繽紛熱鬧、色彩鮮豔

而過於媚俗、不耐久看

 

 

我期望藝術家可以忠實反映自己的個性與情感

覺得藝術家應該擁有在滾滾紅塵中保有原有固我的特權,這也成為一種義務

是那些追求商業利潤的他種職業所無法企及的境界

唯有藝術家,我們會期望他的人格可以突破這現實的桎梏,

因為自己難以企求達成

 

==============================

 

我聽講中寫了一些感想,

但最後因為手機不當操作而全部被刪掉了XD

感想主要是最近對攝影的一些思索與困惑

比如攝影帶給我的意義?

我究竟要作怎樣的攝影創作、要走什麼風格?

 

攝影不能只是拍出光影、拍出造型之美就滿足了

雖然也有這種流派,

只追求造型主義、不指涉任何現實

那似乎太過純粹,很難感動一般人

但柯錫杰的心象攝影,就擁有打動人心的特質

 

光影與造型之美應成為獨立作品的基礎必備要素

達到此標準,再來追求第二層次的目標

致力於符號意指與意符之間風格的彼此呼應,

才能產生耐人尋味的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