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大自然的心象.觀葉竹盛「瀚海新符象」


2001年04月30日 星期一


 

葉竹盛《瀚海新符象》2001環境生態之海洋系列展,對華山藝文特區這地點來說,算是佈置得相當精緻的展區。打著柔和的黃燈光,用臨時木工弄出一條白牆走道,配合創作者的河殤裝置藝術作品兩件,圍出幾道大型白色布幔,偶爾緩緩隨風晃動。以壓克力透明片懸掛的隨筆系列排排吊掛展示,相當別緻,加上播放在烏梅酒廠建物內重覆迴盪的海浪沖刷濤石聲響,頗給人肅穆而富於韻律變化之場域感受。

 

這次共展出22幅油畫及7幅隨筆系列,加上2件裝置作品。油畫作品掛在展區斑駁而富歲月洗禮的牆壁質感間, 觀眾的注意力有時不禁會被周遭牆壁強烈的視覺造形所奪去,但又可驚奇地發現藝術家的抽象畫風 與這牆壁間發生微妙的呼應關係,似乎存在著某些互通的視覺要素,有時甚至會產生融成一體,不知誰在指涉誰的奇妙感受。

 

這樣的發現對應到創作者所塑造出的抽象視覺形式,其實是非常的寫實, 如同正摹仿著這片被自然包圍重塑的工業建築物,並以一種帶有歲月侵蝕、不加矯飾的刻痕作為背景語彙, 探求著人類心靈微妙細緻的變化關係。

 

在所有作品中,可以發現創作者重複使用某些造形單元, 例如呈倒T型骨頭狀的貝殼、長條螺絲釘狀的貝殼、側游的鯨魚造形、胚胎狀的生物原型。 創作者將這些海洋的有機生物造形簡化成符號,用線條及色塊簡單地勾勒呈現, 但每次出現都有著細微的視覺變化,有時大小比例改變,有時顛倒錯置其方位,或並置排列,或組合發展,形成某種獨特的造形語言邏輯,似乎裡面存在著某種密碼,等待讀者來釋義解讀。

 

像在〈貝殼‧傳奇〉這件作品中碩大的倒T型貝殼造形, 令人聯想到達利在1936年〈內戰的前兆〉中所繪的巨大人骨,這種有機性造形似乎蘊藏著某種大自然的神秘力量。 由於那貝殼造形相當的奇異,與我認知中的貝殼模樣不同, 我好奇地詢問在場駐守的悠閒藝術中心工作人員,她說那些造形其實是經過人為環境污染被侵蝕後的貝殼造形,但是創作者並不在乎觀眾如何去詮釋它,這些符號原來是什麼模樣、從何而來的,其實並不重要,創作者希望觀眾用自己的想像去建構對它的解讀,因此在作品中也預留了相當大的想像空間。

 

這種欣賞角度的自由度,個人相當喜歡,若這些藝術品打著為生態服務、為環保服務的旗幟,卻喪失在藝術層面的獨立性,是很可惜的事。由此推知,創作者是從環境生態的觀點出發,淬取相關的造形作為視覺要素,重而建構他獨特的藝術 風格。再來從作品所呈現的美感來觀察創作者所呈現的一些觀念, 例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時而和諧,時而雜亂錯愕。大多數形式草率而粗糙,彷彿剛成形但尚未成熟,但仍可辨識出該造形的完整度。有四件作品比較特別地使用小型方塊畫布以多塊組合方式構成:〈貝殼‧故事〉、〈畫寫‧十字〉、〈貝殼〉和〈現代‧貝殼〉。 但裡面的符號造形並不受到這方塊組合限制而貫穿邊界 出現, 像是只拿出幾塊重點拼湊組合的拼圖。

 

裝置藝術作品〈河殤(二)〉的表現手法也比〈河殤(一)〉更為含蓄洗鍊。 〈河殤(一)〉裡還使用到真實的漂流木與針筒,對環境生態有強烈的譴責與哀傷意味。 但〈河殤(二)〉則佈置了一個靈堂狀的ㄇ型空間,垂掛了三面的大型白布幔, 正面使用了倒T型貝殼造形符號,將之挖空與位移, 右側展示漂流木的照片和創作者的改造痕跡, 左側則是簡單的素描。 中央散落排放繪有象徵漂流木之簡單粗厚線條的透明賽璐璐片, 一道白布延伸於中央地面, 尚未捲開的部份象徵著源源不絕奔流的河流。 跟〈河殤(一)〉對照來看,許多材料都符號化了。 這件作品的打光也很有意思,從地上向上放置的燈光, 行走其間會將觀眾的身影投射在正面巨大的白布幔上, 與創作者的符號造形產生重疊等互動效果。

 

有幾件作品相當富有心靈神秘意味,在造型表現上極度簡潔,像〈靜海‧心眼〉在畫面灰色背景中就一條彎曲的線和側寶石型的黑色塊,像人側臉的眉眼正在凝視著什麼。〈心象‧對應〉畫面幾乎一片淺象牙色,散落著三塊看來像是考古化石的色塊。〈海洋系列〉A和C,由不同的背景色塊區分出上下兩 段, 系列A上段背景是褐色帶有一大塊橙色,下段是白色,系列C上段背景是藍色,下段是灰色, 裡頭都放置相同的鯨魚符號。這樣的色調搭配和諧而自然,看了有心曠神怡之平靜感受。

 

另外畫家也展出幾幅隨筆草圖〈環境生態隨筆系列〉,由於使用半透明描圖紙材質,配合拼貼與鉛筆線條所帶給人的視覺觀感,充滿著輕鬆、寫意、纖細又自由的味道,相當富有現代感。

 

整體而言,葉竹盛的作品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學習、研究精神,將海洋視作生命的起源與孕育場所,思索貝殼、魚、漂流木等生命彼此間的關連及其與海洋的關係,並擴展到海洋對個人心靈狀態的啟發與神秘寄託,其簡化的視覺符號造形也帶給人有機生命的趣味美感,彷彿能淨化同樣受到環境污染的心靈,體會生命宛如蜉蝣般微渺,抒發靜觀自然奧秘以安身立命之情懷。另外,從展場的佈置安排到展出類型、相關資料的提供,也在在顯示出創作者相當重視觀者的感受與理解度。畫家本人當時也在場向我表示歉意,因他還有事要忙無法同我講解討論,態度客氣而謙虛,對於我這位陌生人觀眾而言,內心也感覺到受到重視而溫馨。一般來說,藝術家大多態度不親切,也不太理睬來參觀的民眾,葉竹盛的謙虛態度對於觀眾來說無疑是一項很大的慰藉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