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日本京都行-2


2009年08月14日 星期五


 

在京都的第二天早上起床精神非常好,

先在飯店享用前一天買的鲭姿壽司,享受有大海香味的鹹鲭魚肉,

再走去車站西側的自行車租借店。

 

 

 

 

天氣晴朗,經過火車站前的京都塔,怎麼拍都美...

 

 

 

 

我們各自挑了一台單車,租一天索價日幣一千三,(偉偉認為這車一天騎下來的感覺,比台灣的捷安特還好騎)

沿著堀川通附近的小巷往北騎,經過西本願寺時,

被這寺廟的宏偉壯觀打動,於是停下車慢慢參觀,前庭很大,左右兩側各有一棵巨大的樹,

樹型特別,我從來沒看過,其中一棵還很像電影《羊男的迷宮》裡面的巨樹,

走進一看,才發現原來兩棵都是銀杏樹,

想到我最愛吃的黃金色銀杏子,就對這樹充滿好感。

 

 

 

 

西本願寺幾乎都由木頭建構,和尚穿的是一身黑白長袍,

這裡信奉的是淨土真宗,偉偉覺得有點像台灣人所稱的密宗,不像正宗佛教。

寺廟內室都是塌塌米,非常大,唯一的隔間推門,

把這裡區分成遊客不可進入的內殿區,有點像表演廳的舞台,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進入時正好遇到晨課誦經,四個和尚跪在前殿唸經,

許多遊客在後跪著安靜聆聽,場面十分莊嚴肅穆。

隔間推門上方都是金光閃閃的樑柱匾額浮雕,

推門上有美麗的敷彩繪畫,有枯枝、雪松、竹子、鳳鳥等等圖案,

京都的寺廟這麼喜歡敷金(像金閣寺最名聞遐邇),不過看來也的確高貴美麗。

偉偉告訴我一件趣事,從前東、西本願寺是競爭對手,有一次京都鬧雨荒,

兩寺的和尚分別祈雨,後來是東本願寺祈雨成功,所以說東本願的和尚法力比較強。

 

 

 

 

這是寺廟接待處一隅展示的盂蘭盆會插花

 

 

 

 

離開西本願寺後我們繼續往北騎,在大街小巷裡鑽來鑽去

 

 

 

 

在若宮通與六条附近經過一家旅館---「なごみ旅館 悠」,

是舊町家翻修改造的,饒富京都町家風情,

裡面的房間有附衛浴,房間也比較大,

但偉偉已經被舒國治的書洗腦了,總覺得這種新翻修的店不好。

我則擔心這旅館的公共交通不便,所以這次旅程並不考慮,但下次有機會可住住看。

 

「なごみ旅館 悠」

地址:下京區若宮通六条西入上若宮町94

 

在日本夏天如此熱,我們每天在外亂晃,路上買一罐Asahi生啤酒來飲,真是冰涼痛快極了。

但京都可以買酒的地方其實並不多,只有正式的便利商店有招牌標示的才有賣酒。

後來騎到烏丸六角通時終於發現有便利商店可買酒,非常歡喜,

於是買了一罐Asahi生啤,加上在路上生鮮店買的鮭魚生魚片,

我們就在六角堂對面的隱密處野餐。

 

 

 

 

吃喝完畢,來到對面的六角堂,對於日正當中來說,這裡的陰涼非常適合我們小歇一陣,

看到地面一排的地藏菩薩石像,個個穿載上色彩繽紛的套頭帽與圍兜,亮麗可愛

 

 

 

 

看到後面水池裡的三四隻白天鵝,驚訝天鵝原來長得那麼大隻,

看到堂前垂柳枝上綁著許多白帶,下面許多鴿子在納涼,非常囂張。

偉偉看到紅白蠟燭,就投錢點了一支,我也點上一支,敲一敲垂掛一大條的木魚鐘許願。

這是堂前許願區,有一捆一捆用小紙鶴堆疊成的彩條。

 

 

 

 

我們繼續騎去三条通找舒國治書上推薦的手工蕎麥麵,

因為我已經很會看地址了,所以沒多久就找到餐館,

門前垂著白麻布,寫上店名書法字--「晦庵 河道屋」,光看門口就已經很有古味了,

走進小庭院,推開老舊的推門,經過中庭座位區,來到最底面的冷氣小間,

打下竹簾,陽光掩印庭院的綠意,真是很有氣氛的座席。

這餐館號稱是老店,標榜手工蕎麥麵,看介紹說是1723年成立的老店,真是乖乖不得了。

 

 

 

 

「晦庵 河道屋」

地址:中京區麩屋町通三条上ル

 

菜單的漢字不多,都看不太懂,只能用破英文胡猜亂點,

我點了山かけ(冷麵),日幣1000円,偉偉點的是志っばく(熱麵),日幣950円。

不知為何,我明明說要吃soba蕎麥麵,後來端來的麵條顏色卻不像,而且麵條軟軟的無甚嚼勁。

結果偉偉點的麵還不錯吃,他尤其讚賞這湯頭,

我的則像是月見怪麵,軟趴趴的糊很噁心,吃了幾口就不敢再吃,到下午胃都感覺很不舒服。

 

 

 

 

接下來的時間有點緊,我們準備在下午四點半前趕到金閣寺,所以不能再逗留,開始趕路了!

我們沿著堀川通向北騎,經過商店街,

我的腳力弱,已開始痠軟無法久騎,就停下來逛生鮮超市吹冷氣,順便休息,

我還是照著舒國治的建議,買了明治草莓優格來吃,偉偉則買圓形火腿片,

兩人坐在路邊公車站的椅子分食,發現草莓優格真是美味啊!(so接下來兩天的早餐菜單都出現這道美味優格XD...)

 

路上經過晴明神社,看到景致並不特別,就沒有駐腳停留,繼續趕路,

在堀川通上今出川通北邊路經一家寺廟時,

我倆竟不自覺被寺門前的綠蔭小道吸引進入,

慢慢欣賞它的苔綠庭園,裡面只有一兩名遊客。

 

 

 

 

我晃到正廟的右側,這裡的庭園很有蘇州庭園的優雅,

向內深入會發現裡面有好幾重迂迴曲折的廊道,每走幾步就可看到不同的視覺美,

有個樣式古樸的辦公室,另一間招待屋還有美麗的玄關,

再往裡面走,經過一串和室屋後,最後面就是墓地,墓地裡有些人好像正在祭拜。

 

 

 

 

和室屋空無一人,我跟偉偉脫了鞋進入探險,中庭陽光斜照,

我們大膽地坐在褟褟米上感受日式房舍的中庭之美,偷偷猛拍照

(但我的腿也被蚊子猛襲擊,後來超癢)

等我們要離開時,一名和尚發現我們,用日語問我們問題,說了嘰哩瓜拉一大堆日語,

我倆有聽沒懂,一直跟他苦笑搖頭用英文說聽不懂,

但他還是繼續講了一大堆,真是難以脫身啊~我也是第一次碰到有人用日語跟我講了那麼久,

後來他終於放我們走了,我們也鬆了一口氣,

正廟門前有一座高聳樹影的門籬,也很壯觀,離開時在寺門口才知道這裡是「本山興聖寺」,

這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寺廟,地圖與網路上都沒有介紹。

 

 

 

 

接下來是一陣急趕路,從鞍馬口通往西猛騎,以為會來不及騎到金閣寺,

沒想到還是趕上了,很開心,不過腿也痠得不得了,

金閣寺前遊客眾多,寺身金光閃閃,並沒有想像中的美,但我們不免俗地跟著旁人猛拍,

庭園中還有陸舟松,造型就像一艘帆船出航一樣,

走到後山還可看到池塘上白娘子塔座落在一小孤島上,旁邊搭著一獨木舟,當然遊客是禁入的。

 

 

 

 

偉偉在休息區幫我按摩腿,因為我們得要在晚上七點前把自行車騎回去店裡,不然要加錢,

只剩下兩小時的時間,我認為騎大馬路會比較快,攤開地圖研究,

擇定了南北向的西大路通來騎,等快到車站時再往東騎,後來這決定果然是正確的,

因為回程有一半路是下坡,所以我們一路順暢地在人行道上跟著其他人的單車猛衝,

最後終於順利在六點五十分回到車站。

 

晚餐直接在附近找了一家看起來人比較多的義大利餐館吃,

倆人合點三樣菜:Pizza(Salada & prosciutto)840円、

Roasted lamb chop  840円、Spaghetti(bacon, tomato & green onion)730円。

Pizza的皮薄,清爽的生野菜配上特殊臘肉加番茄,也挺香的,

烤羊肉跟培根義大利麵都很香,可惜份量超少。

 

 

 

 

「伊晃庵」

地址:下京區塩小路通り堀川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