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夏族矮靈祭,聽起來是個古老、神秘的美麗名稱
但它其實源起於一個悲劇故事
這祭典的特別之處在於
它並非一個歡樂、單純的敬神慶典
而是承載了賽夏族與矮黑人族的恩怨情仇
矮黑人族教導賽夏族如何耕種,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但由於矮黑族人調戲賽夏族的女人,
賽夏族因此憤恨不平,設計了陷阱
使得所有的矮黑族人都摔落溪谷而死
但奇怪的是,賽夏族之後好幾年都農耕歉收、災害頻生,因而生活困苦
由於曾發生過這恩將仇報、滅族的慘劇事件
多少也挾帶著虧欠與愧疚之心
賽夏族內心相信這天災是矮黑人族的詛咒使然
所以他們藉由舉辦祭典來贖罪,以祈求豐收
每兩年一小祭,每十年一大祭
世代傳承延續以記取教訓
今年的矮靈祭是11/8~11/10三天舉辦
這個週末正巧我一家三口到觀霧住宿一晚
白天走雪霸農場的野馬瞰步道
在高聳陡直的杉樹林中路緩步晃盪了兩小時
行走在一片霧茫茫之間,很有神隱的感覺
空氣清新冰涼,美好又舒服
雖然陰森處也挺神祕恐怖的~~
下午四點多來到清泉上坪溪畔的攤販區用餐
點了竹筒飯、炒山豬肉、炒高麗菜、桂竹筍湯
前三樣菜蠻好吃,女兒尤其愛上了竹筒飯
可惜桂竹筍湯有點令我失望
過於清淡的鮮湯頭,而非像深坑賣的香軟滷桂竹筍
用餐隔壁桌子有一家四口
爸爸媽媽帶著兩個十歲上下的兒子,點了不少菜吃
聽到我們在詢問老闆娘有關矮靈祭的事情
那位爸爸立馬興奮地分享,說昨晚他們去矮靈祭玩
凌晨12點抵達,跳到半夜兩點鐘
爸爸跟兒子都覺得很好玩,說跳的很累
媽媽則一臉疲累又無奈的表情
他們是臨時起意去矮靈祭的,沒預先訂住宿,
跳完以後衝下山去半山腰的萊爾富對面旅社住一晚
隔天又跑上山來玩,父子看起來都精力充沛,真是令人佩服
週日傍晚,清泉的天空飄起了毛毛細雨
氣壓低沉而陰暗
原本很猶豫是否要參加
想到這祭典兩年才舉辦一次
我之前看了日本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又讀小說
對神明祭典產生了不少好奇與敬畏
而且巧純曾向我分享過參加的經驗,似乎很有趣
祭典是晚上六點半開始,只隔了兩小時
所以決定去瞧一瞧,抱持著若覺得無聊、還可以先離開的輕鬆心情
我們先去新落成的張學良故居繞一繞
再到旁邊露天免費的將軍溫泉區泡了很久的腳
也對張學良以三十六歲為分界點、前後截然不同的生活討論思索了一番
這時天空陰雨綿綿,真擔心祭典會暫停
四個外國人拿著重裝備相機也來泡腳
一對是情侶,另兩個男的一直低頭划手機
看來也是準備要去矮靈祭
六點多的時候,遊客都差不多離開去矮靈祭了
出現了三個少年郎,蹦蹦跳跳開心地來到溫泉泡腳區
豪爽地脫到只剩四角褲,跳到水中嘻嘻哈哈地游泳划水
說著我聽不懂的原住民話(女兒說他們罵髒話時是說國語)
還有一位大方地躺在熱水出水區,
最後拿出沐浴乳與洗髮精
開始洗起頭髮,真是讓我嘖嘖稱奇
矮靈祭 這祭典看起來溫和又單純
身穿傳統服飾的賽夏族人
腳步一前一後緩慢踏步,低聲吟誦著莊嚴的調子
手牽著手,繞著場中大圈圈迴旋
祭場四角設有冓火,維持著不滅
族人交替著上場,有些在場外休息等候
神奇的是,這時雨停了
一輪圓月竟然在雲層之間浮現
原來這矮靈祭正是在秋收之後的月圓之夜舉行
連續三晚從太陽下山舞至隔天太陽出來
我參加的是五峰鄉大隘祭場的第二日
今天的活動主要有兩項:歌舞娛靈、長老訓示
矮黑族的祭歌會從第一章至十一章反覆的吟唱
但其實我們都聽不懂
老公還以為那吟唱聲是音響播放的背景音樂XD
族人看起來有些有氣無力
聽說前一天很夯,週六夜有不少人來參與
今天是晚上八點以後開放外人加入娛靈歌舞
正當我在圈外認真拍照時
有一位朱姓的賽夏族叔叔很熱情地找我聊天
(其實碰到好多賽夏族人都非常友善主動地同我打招呼微笑~~)
主動介紹隊伍中高舉「肩旗」的意義
「肩旗」又稱「舞帽」
原來是代表賽夏族姓氏的旗幟,一家一尊
倒三角形的大型旌旗,綴滿一層層的流蘇,華麗而醒目
有些甚至還裝了LED光燈閃爍
是祭典中最有看頭的器物
賽夏族各姓氏中以朱氏最為尊貴
趙氏雖然人多勢眾,分成三家,但地位仍不及朱氏
另外還有其他姓氏,像夏氏等
這位叔叔滿嘴酒氣,提到我若能先去繫艾草會比較好
相機也需要繫上,不然拍照都會曝光過度而失敗
於是我跑去最高處的服務中心去捐獻了50元
在手臂及相機帶上繫了艾草來避邪,似乎比較安心
要加入娛靈歌舞的大圈圈有點難
在場外等了好一陣子才能進入
我跟女兒是跟著一群年輕人硬擠進去
我一手繫一位年輕美眉,一手握一位少年郎
他們倆人都緊緊握住我的手,不時會調整握法,不給鬆開
後來被握到都覺得手指有點痛了
觀察他們與友人的交談,
感覺他倆可能也是原住民人,直相互吆喝著去喝酒
一開始會被大圈圈帶著走
得交叉握住左右相鄰第三人的手
人與人之間都挨得很近,很怕踩到身旁人的腳
所以腳步得要很小心
我跟女兒是位處於中間圈子,內部有一圈,後面也有不少人
外頭有另一群穿戴臀鈴搖擺出節拍音樂的族人獨立一排在外
緩緩地繞著大圈移動著
跳到後來,我開始思索這大圓圈舞蹈的意義
也試著去感受身處這大圈圈的動勢變化
首先要先安內再攘外,
先讓自己的手臂跟手指保持舒服的狀態
手臂不能被拉得太長,不然長時間下來肌肉會被拉傷
手指則是要主動握緊另一人的手,若是被動被握緊,反而手指會痛
若有人沒牽好手快要斷掉,更是要想辦法維持住
把自己手的狀態保持好,再去顧慮下盤的腳,比較能持恆
其實大夥兒很期待圈圈可以忽緊忽鬆
最興奮的時刻就是當大圓圈向內圍得很緊密
大家被牽引,得要小跑步以便跟上,保持圓圈不能斷開
形成螺旋狀的圓圈,擠成一團的狀態
有時會高興地喊叫一些哼哈有韻律的呼聲
彷彿大夥兒團結一心,士氣大振
但可惜的是,卻被內圈指導的長老制止,說不能喊叫
跳到後來,大圈圈比較不再忽擠忽鬆,或把圈圈拉緊密
而呈現比較平緩的動作
這時才逐漸會跟著內圈的腳步與韻律節拍來踏步
腳下踩的是二步舞,韻律節拍不太好抓
我盡可能配合身旁的人的節拍腳步來走
希望我的腳可以踩出明確又規律的舞步
並帶動身邊的人,希望可以營造出一種和諧的韻律
盡量和內圈的人保持一致,達到某種同心團結的感受
但這真的很困難,不然就是無法持久
頂多維持幾十秒鐘就會跑調
後來左右兩側的人換成小朋友,握手變得很麻煩
有一度手快鬆開而試圖讓圈圈不斷掉時,
手臂跟手指都被拉得超痠痛,感覺非常慘
(婷到隔天晚上都還感覺到手很痠)
所以後來我們決定退出離開
大約也九點多了,搭上免費接駁車下山
到祭典出口處的朱家莊下車,再開車返家
祭典中似乎有個明星來訪,但我不知名字
族中少年男女爭先找他合影
我也順手拍了一張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