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的飄浮天堂

台北當代藝術館「後人類慾望」展


2013年12月22日


 

之前看到「後人類慾望」展的海報

感覺很吸引人,又有應藝所學妹育伸推薦

所以今天就趁著去看小羅TIVAC攝影展之前

先晃到台北當代藝術館一睹為快

 

原本對這展沒有甚麼預期或預設立場

門口還遇到三位六七十歲的阿伯阿婆一同跟我進去

但現場參觀時,還真的寒毛直豎!

1F展場整個就是不斷帶給人毛骨悚然的不舒服感受

參觀展覽期間不斷想起那部基因突變電影《人工進化 / Splice》的劇情

這個展給人的感覺很類似當初看電影時的那種恐怖與不舒服感覺

不過展場的打光技術真的是一流,昏暗下更營造出不安幽微的氣氛

 

 

 

第一展間還算傳統溫和的呈現手法,

牆上掛了書寫十二生肖的白衣

看起來比較不吸引人,

所以繞回走廊看年表大事紀

 

 

 

進入第二展間很快就被栩栩如生的蠟像嚇到

那是劉世芬的作品,

記得她是半路出家的藝術家,本行是個護士

所以創作中常帶入人體器官與醫學器材工具結合的冷調的科學研究精神

很高興有才華的她還繼續從事著創作(因為不少新銳藝術家後來無以為繼)

一長髮女子裸身蹲坐著,

仔細查看其動作正像羅丹的沉思者雕像,但卻長著一條長尾巴

 

我們祝別人生日快樂時常會說出:「長尾巴快樂!」的話語

看到這栩栩如生的逼真景象,卻發現長尾巴好像不怎麼快樂

 

 

 

劉世芬在地上擺了很多牛頭骨的小雕塑,

(後來看導賞手冊才知道是鹽雕的羊頭骨)

並塗繪生物圖鑑上那種細膩描繪畫風的、蝸牛或植物與人結合的大量圖像

顏色很柔和,原來是藝術家用色鉛筆手繪的圖案,給人清新知性的感覺

 

 

 

牆面的大鏡子無限反射出現龐大的正反複製影像

要實際到現場才會產生起雞皮疙瘩的感覺

劉世芬企圖以逼真寫實的人獸與人類植物基因合成之視覺審美符號

來激起我們對此議題的關心

這作品名字很難懂:〈穆勒式花園—羊走迷〉

看手冊才知道,

穆勒式管(Mullerian duct)是人體胚胎發育過程出現的女性性腺

自此將人類從無性轉變成女性,象徵兩性差異化之始

 

 

 

下一展間是林珮淳的〈夏娃克隆啟示〉系列作

類似祭壇或陳列間的一格一格虛擬女體,以浸泡姿勢沉睡著

若有人碰觸中央的雕像額頭,女體便會緩緩轉動

影像下方出現各國文字,引用聖經的《啟示錄》篇章,

但不知是投影效果差的緣故嗎,

我想仔細閱讀,那文字卻快速消逝而不可得

 

 

 

看展快上2F樓梯時,想起入口處的人類進化年表

當時看年表時很納悶為何要把《阿凡達》電影與桃莉複製羊放入年表

這時內心的疑惑方獲得解答。

《阿凡達》故事劇情打開並探討人與獸基因合成的可能性

也呼應在這次展出作品的選件上

如李小鏡的舊作《十二生肖》數位攝影作品也被揀選展出

 

 

 

看到有展出這系列作品,我也吃了一驚

前天才在上課時播放這件作品給學生看

沒想到這麼巧的機緣立馬看到實際作品展出!

 

 

 

李小鏡這次還增加了十二生肖的白瓷面具頭像掛在紅色牆上

走日式簡約風格,頗有宗教禪味,紅白對比十分醒目

 

 

 

黃贊倫展出一具機器人標本,與一具人羊基因合成的《安妮》複製人

喚起了非常驚悚的視覺與精神刺激

(羊頭人的造型讓我覺得應該回家找《阿凡達》電影再看一遍 = =)

那具《安妮》複製人嘴上戴的呼吸器,

是有名的葉克膜生命維持器

 

 

 

老公之前曾推薦TedTalk一個很棒的演講「生死的智慧

由台大醫院柯文哲醫師主講(對,他就是後來的台北市市長)

裡面對葉克膜介紹得蠻多

柯文哲還說了個笑話,有很多民眾打電話到台大醫院指名想找葉醫師治病,

這才發現葉克膜原來不是個人,而是個機器設備

 

話說展出作品實在太刺激了,先到女廁解個手喘口氣

順便自拍一張留念:p

 

 

 

 

冰島歌手碧玉(Björk)的《隨心所欲 / Wanderlust》MV也是一件作品

MV裡面有許多牛頭奇獸,大自然壯闊山河的馳騁

女主角背包裡長出一隻怪異的分身人,不斷和她糾纏對抗

展出現場有發3D眼鏡,地上也備有懶人沙發可以躺坐觀看

 

 

可線上觀看2D版MV

片頭的電子聲應該是模仿牛叫,呼應裡頭出現的大牛怪

 

碧玉的歌聲有點沙啞,有點靈性,十分特別

看手冊才知道原來她是錄像藝術家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的妻子

之前看過馬修.巴尼人獸扮裝短片,對他印象深刻,

怪不得碧玉很多部MV都有實驗搞怪風

來放一張馬修.巴尼人獸扮裝照...

 

 

展場2F大廳有三件很棒也令人震撼的作品

右側天花板掛著一雄一雌兩具互動機械生物裝置,

全由機械構成,黑暗中泛著微光,

如遠古浮游生物般巨大而神祕

當有人接近時雌株生物會巨大地展開如花朵盛放,

一霎那間美麗無比!

這是南韓藝術家崔旴嵐的《城市浮游體》

真難得看到這麼成熟令人驚艷的科技互動藝術作品

 

 

 

展場中間放一個嬰兒床,一隻孔雀標本佇立床頭,美麗尊貴

細看床上有一個可愛小女孩,正開心無邪地跟著一個怪獸玩耍

蠟像作得十分精緻,帶給人純真與恐怖結合的怪異感

這是派翠西亞.佩斯尼尼(Patricia Piccinini)的〈迎接賓客〉

總覺得這兒放上一隻孔雀有點突兀

導賞手冊上說,孔雀的美在物種演化生存上不具意義,

是一種非必要的美,不知大自然為何安排讓孔雀如此美麗?

 

 

 

 

 

 

派翠西亞(Patricia Piccinini)還做了一個貫穿一二樓的大型裝置〈高懸〉

像是某種大怪物的巢穴,編織掛在中庭區

巢中有好幾隻噁心大白肥蟲

還有一個小男孩正無邪地探頭往巢外下方看

 

 (對!就像女兒拿在手中捧玩的雞母蟲那樣!!)

 

 

2F可看得到巢內的肥白蟲,與小男孩的背影

從1F要仰視才看得見小男孩從巢中探出頭的神情

 

 

 

 

最後有一個展間

穿著華麗無比的祭司與隨扈神祇們,

以居中左右對稱型式架設而出的一個祭壇式的大型裝置擺設

那是美籍藝術家莎雅.沃爾法克(Saya Woolfalk)的作品〈奇米拉〉

奇米拉是希臘神話中獅頭、羊身、蛇尾的噴火怪獸,

象徵不同生物細胞合組成的有機體,似乎被衍伸成文化合體共構的新信仰力量

 

 

 

 

中間投射著動畫,依稀看到一人影舞動著

那充滿點狀而華麗的場景佈置令人為之咤舌

 

 

 

對面牆上掛著楊納的大眼人物寫實畫,感覺還挺搭的!